标题图
党课 |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之九
2021-02-07 16:28 《党课参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收录的第一篇文章是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第二篇文章是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第三篇文章是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这三篇文章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如何通过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挑战提高防控能力,如何通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出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大势、谋全局。2013年7月,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2014年4月,他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6年12月,他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此后,这些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内涵的新思想。

●使命当然: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问题使然: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

●方位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尤其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二、如何理解“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要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专题的内容,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词。一是忧患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如何增强忧患意识?二是风险挑战。有哪些风险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重大风险挑战?三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四是斗争精神。怎样发扬斗争精神,如何增强斗争本领?

●准确理解忧患意识

忧患是指“困苦患难”,忧患意识不是患得患失,而是一个人的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察忧患、识忧患、辨忧患、解忧患。

1.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充分估计困难

2.增强忧患意识,关键在责任担当

●准确理解风险挑战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这对我们准确理解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准确理解斗争精神

1.要知悉斗争内容

2.要明确斗争方向

3.要敢于善于斗争

三、如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抓住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学好这一专题,就要紧紧围绕坚持“六大思维”学深悟透践行,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坚持战略思维,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历史思维,把握发展脉络

●坚持辩证思维,理清逻辑关系

●坚持创新思维,探究化解良方

●坚持法治思维,健全长效机制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四、如何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落实,“忧患”只停留在脑海里,风险挑战依然会不断出现在眼前。

●提高预判能力,把握风险走向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完善机制,补齐短板

●增强责任感,防范潜在风险

(原载《党课参考》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