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
基层|重庆巴南区“三堂融合”增强村社头雁履职能力
2021-04-22 17:50 七一网/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宣传部

重庆市巴南区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启动“新时代头雁素质提升计划”,聚焦学用结合,优化教育形式,抓好用活强基学堂、专家讲堂、廉政课堂三类载体,着力提升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

强基学堂,增强履职尽责之能。坚持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区委组织部从固定学堂、流动学堂、云端学堂三方面发力,促进头雁打牢履职基础。创设固定学堂。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3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党性教育不少于1/3学时的原则,区委组织部每年在区委党校举办3—4期专题培训班,在师资安排、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创新、辅导教材编印上下“绣花功夫”,确保收到实打实效果。截至目前,共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21人、占比38.6%。开发流动学堂。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等主题,制定《2021—2023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研讨班实施方案》,区级财政每年落实100万元专项经费,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组织新任职党组织书记前往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山东莱西等地考察取经,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创新云端学堂。全年拉通排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云端学习计划,列出必读书目和篇目,明确学习要求,引导他们运用重庆党员教育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APP、巴南党建云学堂开展自学。同时,建立跟踪督学机制,由镇街党(工)委打表跟进督促,区委组织部不定期进行抽查,倒逼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加油”“充电”。

专家讲堂,提升一线服务之效。坚持有趣、有料、有用、有效,区委组织部探索建立专家讲堂制度,通过盯紧抓实开讲前、中、后3个环节,确保头雁们学起来“解渴”,干起来“管用”。紧扣中心大局。每年年初,各镇街党(工)委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做好群众工作等内容,详细列出专家讲坛年度安排,定期邀请市区委组织部、市区委党校、区农业农村委、区民政局等专家学者(业务骨干),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面对面”专题辅导,为扎实推进基层工作打牢基础。突出教学相长。专家讲堂一般采取“专题辅导+主题发言+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每次随机抽取2—3名学员作主题发言,再由主讲专家逐一点评。最后,镇街党(工)委就地组织交流讨论,让专家和学员在互动交流中加深知识理解、碰撞智慧火花。注重成果转化。专家讲堂结束一周内,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两委”会议,传达学习研讨内容,集体研究提出若干成果转化措施,并逐项明确预期目标、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通过挂单推进、对账销号,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变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专家讲堂32次,制定成果转化措施5大类132条。

廉政课堂,绷紧明规守纪之弦。围绕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纪律意识,区委组织部从廉政谈话、廉政礼包、廉政家访入手,扎实开展“三个一”活动,促使头雁们知敬畏、守初心。组织一场廉政谈话。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圆满收官后,区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制发廉政谈话通知,明确要求镇街党(工)委书记及时召集辖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召开任前集体廉政谈话会,通过“大书记”讲、“小书记”听的形式,引导他们知责思为、知任图进。寄送一份廉政礼包。征订《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察微故事》《以案说廉—90个群众身边“微腐败”典型案例剖析》等廉政读本,连同廉政书签、廉政台历、廉政寄语装入“清廉大礼包”,人手一份寄送31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切实打好廉洁“预防针”。开展一次廉政家访。坚持关口前移、防微杜渐,由镇街党(工)委书记带头,班子成员分片包联,采取入户“拉家常”的方式全覆盖开展廉政家访,全方位、多维度掌握其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教育引导家属既当好“贤内助”也做好“廉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