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坚强的狱中秘密党支部
——贵州息烽集中营参观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07-14 08:47:20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特地到贵州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息烽集中营。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国民党蒋介石及其特务机关对共产党员、抗日民主人士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残酷迫害,同时也看到了狱中共产党员组建的秘密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受到了一次特殊的党史教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席卷全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顽固派,仍坚持其一党独裁统治。为此,他们大力强化特务组织,设立集中营,继续逮捕和秘密关押共产党员、抗日民主人士和爱国进步人士。
1938年11月至1946年,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大后方贵州息烽设立了秘密集中营,因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管理最严,而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内部称之为监狱的“大学”,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被称为“中学”,望龙门监狱被称为“小学”,被迫害致死的人称为“留学”。
息烽距贵阳60多公里,远离城市,地处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易受各地革命和抗日运动的影响。这里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为隐蔽。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在息烽,有取熄灭烽火之意。同时,蒋介石还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设在息烽县城周围。这座当时仅2000多人的县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中,就驻扎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等各类人员15000多人,是县城人口的近8倍。
息烽集中营在8年中,先后关押了共产党员、爱国将领、进步青年等各类人士1220余人,其中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的有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被关押的人员中包括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宋振中(外号“小萝卜头”),中共党员、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等。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仅有72人被转移到军统所属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关押。
走进息烽集中营,就如走进一座阴森的人间魔窟。在进门处,高悬着“抬起头来”四个大字,它是对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实施“攻心”的第一课;而向前几步的一个池塘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特务头子戴笠的手书:“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充分暴露了他们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残酷手段。
我一一参观了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个号冠名的监狱和号称“特斋”“义斋”的女监狱,处处阴风阵阵。在一个名为“猫洞”的地方,更让人不寒而栗。“猫洞”,一个天然溶洞,系军统对革命志士残酷刑讯、秘密杀害之处,又是关禁闭之处。洞中使用的毒刑达12种之多,杀害的人被就地掩埋。在洞中严刑逼供,受刑者即使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洞外一点也听不见。解放后,这里挖出了一堆堆的白骨,有的骨头上还戴着脚镣手铐。所谓400多“下落不明”的人,多是在这里被杀害掩埋。
共产党人走在哪里,哪里就是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战场。在恐怖黑暗的息烽集中营也是如此。
1941年3月,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以及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原型)、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原型)等一批各地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利用放风和做工劳动的机会,秘密组建了狱中党支部。随后,秘密党支部又逐步吸收了宋绮云、张露萍等一批共产党员参加狱中党组织的工作。这样,一个狱中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形成了,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又有了自己的组织,为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
党支部制定了四项行动纲领:一、团结难友,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以便在局势好转时争取出狱;二、争取阅读书报的权利;三、同叛徒、变节分子、动摇分子作斗争;四、尽量想(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让党了解狱中情况,进行援救或里应外合,举行暴动。
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革命者们挫败了监狱的连坐法,并取得了改善伙食、痛打叛徒等斗争的胜利。同时,党组织还利用敌人“狱政改革”的时机,用笔名在狱中的《复活月刊》上发表《一个月的世界与中国》、《七月里的石榴花》等文章或诗歌,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迫害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民主人士的罪恶行径,宣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们还自编自演节目,鼓舞身陷囹圄的难友。张露萍将《日出》中的陈白露演得栩栩如生;赵力耕在话剧《反正》中慷慨激昂地喊道:“起来吧,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再当亡国奴了!”
狱中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虽然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但息烽集中营里的革命烈火始终没有熄灭,使敌人在狱中的各项举措,都遭在押共产党人之抵制。
在迫害与反迫害、软化与反软化的斗争中,息烽集中营中的革命志士始终把监狱当作特殊的战场,与黑暗和反动进行着殊死的较量,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诗篇,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先后关押的1220人中,没有一个共产党员叛变,没有一个革命志士变节。
当中共狱中秘密党支部领导党员、团结难友在息烽集中营恶劣的环境中艰苦斗争、千方百计与党联系的时候,党也在时刻关心着他们。1945年秋,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时,与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释放罗世文、车耀先等人的要求,这些消息在全国各大小报纸上都报道了。车耀先在监狱图书室从报上看到这条消息,感动得热泪盈眶,并抄传到难友的手中,大家深深感到了党的温暖,更加增添了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阴森黑暗的集中营,在纪念广场的党旗下,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向党宣誓:“牢记历史,永远跟党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