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人物|从小脚女人到革命母亲(下)|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08 08:00:00

勤以做工,俭以求学。不怕脚小,就怕心小。

在当年年轻的留法学子中,活跃着一个不再年轻的身影:葛健豪,时年54岁。

和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起,葛健豪洋溢着一脸灿烂的笑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

当年湖南《大公报》称她是“吾湘一点生机”。

临走前,她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法国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

年过半百的蔡母葛健豪,在法国也始终温暖着一众年轻人的心,被大家亲切称为“大家长”。

时,法国男女学生不同,她和女儿蔡畅及向警予等女生入读蒙达尼女子公学,蔡和森入读男子中学。

此前没有任何外语基础的葛健豪,靠着顽强的毅力从零开始,像小学生一样苦读法文。经过不懈努力,居然能够用法文沟通交流和阅读法语报刊了。

葛健豪(中)、蔡畅(右一)、向警予(右三)等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

葛健豪是一个好妈妈。她擅长刺绣,白天学习,晚上带着蔡畅、向警予一起刺绣,直至深夜。中国工艺精湛的绣品,深受法国妇女喜爱。她经常带着自制的湘绣物品在大街叫卖。这笔可观的收入,除了生活开支,还经常被葛健豪用于资助他人。

葛健豪不仅是一个好妈妈,她还是一位坚强的红色母亲,是儿女们寻求救国真理革命行动的坚定支持者。

那个时代的有为青年出国,所学何为?也曾留法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元帅说,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怀揣改造自己的思想及学问的梦想,为着寻求救国真理的蔡和森、向警予,当时都是热血青年,都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随时准备牺牲的普通战士。在法国期间,他们一直与“我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留在国内“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的毛泽东书信不断。

在百年前由毛泽东亲自编辑,弥足珍贵的早期革命文献《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收录了蔡和森给远在国内的毛泽东写的两封长信,以及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其笔墨酣畅淋漓,点划如电闪雷劈。

蔡和森在第一封信中阐述了成立共产党之必要:“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当时,蔡和森把这句话念给了母亲听,葛健豪心里从此记下了一个新鲜而庄严的名称:共产党。

蔡和森在长达6000多字的第二封信里,更是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这是蔡和森第一次第一个正式用文字方式提出来的。葛健豪听了连连说好,说这个名称更响亮。

在1920年12月及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渐渐地,做母亲的明白,儿子的命运注定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连在一起了。此时望着她最心爱的儿子,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个儿子不再是她一个人的儿子了,他是中国的儿子,他是成千上万穷苦百姓的儿子了。

有些伤感,但更多是骄傲和自豪的葛健豪,也像换了一个人。她曾一字一句跟着儿子蔡和森学会了唱《国际歌》,把深沉的母爱变成动力,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团”,到里昂大学请愿。在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中,老人迈着小脚与蔡畅、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最前列,冲进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了让步。

那年,刚从伦敦考察英国社会状况的周恩来,赶到法国蒙达尼第一次见到葛健豪,对老人的胸怀敬佩不已。他说,蔡伯母,您在我们勤工俭学的学生心目中,已经不只是个老学生了,而是我们的老船长。

1921年葛健豪在法国

1923年底,葛健豪带着李富春与蔡畅的孩子李特特辗转回国,在上海与先期回国的蔡和森、向警予团聚。不久,又回到长沙,兴办女子教育,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学校。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腥风血雨,形势逆转,许多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面临着背叛与忠诚的生死抉择。

白色恐怖中,1928年5月1日,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在武汉就义,年仅33岁。时隔三年,1931年8月4日,儿子蔡和森因为叛徒的出卖又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6岁。早在1925年,二儿子蔡林蒸在省港大罢工运动中牺牲,也才36岁。

蔡和森牺牲后,毛泽东曾悲痛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家人担心这个消息对老人打击太大,不愿再告诉母亲,她最疼爱的儿子蔡和森也为革命牺牲了。就这样,老母亲在临终时,也不知道爱子蔡和森已经为国牺牲12年了。

大革命失败后,她从极度的悲痛中重新站起,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孩子们干革命。

上海四马路某弄堂,是蔡畅李富春的住处,也是当时党的一个联络点。蔡畅告诉母亲,组织上安排您和孩子们来这儿,有老有小,是便于掩护。葛健豪说,我知道,这叫坐机关。

李富春特别细心地交代,现在的上海,敌人到处都安插了特务、流氓、打手。我们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要格外警惕。葛健豪点头,我有这个准备。

老母亲颠沛流离多年后,晚年接受党组织安排,隐居山村老家,精心抚养烈士遗孤,以租种田地为生。后来党组织一度想把她接到延安去,但葛健豪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不愿意增加党的负担,不想再给党组织添麻烦了。她说,组织的心意我领了,可我现在老了,什么也不能干,我们都得替组织想想。从此,葛老太太就一直住在乡下老家,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15年。

1943年,葛健豪卧病在床。她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儿女,不停地呼唤着蔡和森和蔡畅的乳名,问陪伴在自己身边的长女:“和森、咸熙(蔡畅)有信回没有?”弥留之际,葛健豪反复叮嘱,留下遗言,要大女儿写信转告参加革命的三儿子和三女儿: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人终有一死,但有些人,注定被历史铭记。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病逝于家乡永丰石板冲,享年78岁。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得知葛健豪病逝,提笔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给“蔡伯母”以最好的褒奖。

1943年毛泽东挽蔡母葛健豪

在上海,形势恶劣,为了安全不得不频繁搬家。葛健豪和孩子曾暂居周恩来住处一段时间。一次葛健豪取回报。周恩来对蔡和森说,你家里最年长的革命者六十多岁,最小的革命者四岁,老中青幼都有,互相配合,前赴后继,真是一个革命大家庭啊!

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接过:将来革命成功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特殊的家庭载入我们党的史册,教育我们的世世代代,中国革命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植根于千万家庭之中。

叛逆夫权,高龄求学。母仪之德,笃行大爱。从百年历史的烟尘中,我们翻检出蔡母葛健豪从小脚女人到革命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束为一札,献给祖国,以慰后人,并祭先烈。

这是一束值得顶礼、永不凋谢的人生之花。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思想都非常先进的女性,竟然是活在百年前那个动乱的年代;而且在她人生的前三十多年里,从未踏出过深宅大院一步。

这是一束必将永远散发出璀璨光辉的历史之花。蔡伯母葛妈妈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无惧年龄,不必禁锢于世俗的眼光。她的无所畏惧,她的一往无前,她的嘉行懿德,值得每个做父母的学习和效法。

葛健豪,一个用自己的一生演绎非凡的革命母亲,永远记得自己16岁出嫁的前一天,妈妈指着夜空的星星对她说的一番话:天有多大啊,她能包容世间万物,哺育芸芸众生,这个天,就像是母亲,一个女人,一定要学会当母亲,要当好自己孩子的母亲,也要当好所有孩子的母亲,这就是母亲的胸怀,这就叫天人合一。

豪杰蔡家多,儿女万人歌;堪为烈母颂,留学创先河。历史,将会永远记住,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初岁月里,有这样一位小脚母亲,她曾经如此倔强地面对生活,为了追求光明,她迈着一双小脚,与儿女们一起行走天涯……

从小脚女人到革命母亲,她托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更是一个民族矢志不渝的美好家国复兴梦。

编辑:向俞璇 熊冬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