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万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人才竞争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0-28 10:13: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三峡库区腹心、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心城市,万州区深学笃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引好人,以错位竞争构筑“人才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找准比较优势,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经济体量、产业布局等实际,以具有差异化和辨识度的政策举措,集聚相互成就、适配度高的人才。厚植政策沃土,栽好共促发展“梧桐树”。深入实施“平湖英才”计划,继续推进带编引才方式,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职称评聘问题,修订完善一批有含金量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对“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确保人才政策落实到位,承诺事项兑现到底。广招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发展“领头雁”。构建“人才雁阵”,盯住战略领军人才这个“关键”,立足于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的“卡脖子”难题,大力引进一批新材料、食品医药、绿色照明等急需紧缺高层次科研人才。实行“借脑借智”,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挂职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做好“双招双引”,深度融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培育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盘活本土存量,锻造长远发展“后备军”。推进人才库建设,分类开展人才普查,抓好党政干部、专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实用人才等各方面人才开发培养。做好在外优秀人才信息采集,实施人才回流计划,提升在外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比例。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定期选派优秀人才到“双一流”高校、发达地区研学进修。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把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锻造成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乡土人才。

聚焦产才融合育好人,以发展实力打造“人才乐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准确把握科技、人才、创新的内在联系,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让事业为人才提供舞台,人才为事业注入动力。做大产业承载平台。发挥国家级的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三峡医学中心,绘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共融。进一步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提高人才承载能力。做强科技创新平台。深度对接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攻关计划,推动建设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基地。推动校企、院企合作,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联合龙头企业建设科研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持续培育一批“双创”团队,引导产业园区、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自建或共建企业孵化平台,加速打造“产业园+加速器+孵化器”的众创空间。做优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三峡人才节”区域人才品牌,统筹推进论坛引才、会展引才、赛事引才。积极支持行业部门申办承办各领域科技论坛、产业峰会和学术研讨,不断提升区域人才吸引力。组织“平湖英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与青年人才开展“师带徒”活动,定期举办“平湖英才大讲堂”,让思想碰撞擦出智慧火花,助力高质量发展。

强化服务保障留好人,以尊才诚意做优“人才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必须立足城市发展定位,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美誉度,营造出全社会爱才、惜才、尊才、护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提高人才辨识度。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设置人才认定和评价考核办法,加强“万达开”“万开云”人才评价结果共享。按期开展“平湖英才”、“平湖工匠、名医、名师、名家”及“双创”团队评选工作,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优秀团队工作业绩。增强人才保障力。深化党政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让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被尊重、经济上得实惠。推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差异化服务,妥善解决安居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心无旁骛“做好大事”。强化人才归属感。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集中配置停车场、沙龙书吧、艺术空间、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让城市对人才更有黏合力。持续开展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不断拓展青年人才生活圈,形成“以才引才、以情留才”良好氛围。

建强制度体系用好人,以灵活机制铺就“人才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须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机制,积极为人才放权松绑。建立按需择人的授权机制。根据需要和实际,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赋予用人单位编制使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真正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建立尊重创造的激励机制。实施待遇“年薪制、绩效制、项目制”,多元化激励高层次人才,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给予高层次人才股权、期权和分红等中长期激励,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实施试点项目经费“包干制”,充分遵循科研规律,给予最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才华和能量。完善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推动实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建立路径通畅的流动机制。畅通区域间、部门间、政企间、企事间人才流动,探索建立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坚持面向基层的鲜明导向,引导支持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方式,持续选派青年人才到重要岗位、基层一线历练,让人才在艰苦一线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