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一个村会计的“账本”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员文摘》发布时间:2022-11-09 09:46:05

距春节还有两个多月,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风镇下凉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就给群众发放了共计22万元的土地入股分红。距离上一次分红19.8万元,仅过了3个多月。

村民卢红军清点着领到的700多元,对村会计葛小田龇牙一笑。这场景和2015年有些相似,又那么不同——

那年村上要修路,除了政府拨款,剩下的还要向直接受益的100多户人家集资,每户500元。当时在村委会任职的葛小田收了一个半月都没把钱收齐。拖得最久的就是卢红军,为了躲村干部,他整天把大门反锁。邻居帮着劝了几回,他才出门借来钱,清点了好几遍交给葛小田,还不忘叮嘱:“你们不敢糊弄人,收钱不干事!”

这话像刀子一样扎进葛小田心里。是呀,这个“空壳”村,村委会连买打印纸都要赊账,干部们能有何威信。

当上村会计后,一直压在葛小田心头的是两个问号:村里欠的账,该咋还?这些年欠群众的“账”,又该咋还?

欠账:账本上总“透着个窟窿”

陇县有大小山头3400余座,而下凉泉村在这个山区县的“白菜心”上——千河边一块平整的川塬地,是个打粮食的好地方,而且紧靠银昆高速及陇(县)千(阳)南线,离县城也只有10公里。

按说地理条件不差,但产业就是发展不起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村干部也难:想叫群众开会商量事,都没几个人来。就这样,下凉泉村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2018年初,村上共有贫困户216户。

那些年村里的账上,零零碎碎的“支出”项是一条又一条,“收入”项却寥寥无几,葛小田看得心里发慌。

负债24万元——2018年4月,葛小田接过有个“大窟窿”的账本,拿着自己的老枣木算盘,上了任。

“你放心,村里这两年要干大事哩!”看着愁眉不展的葛小田,村支书葛建军撂下这句话。

那一年,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打得正酣。下凉泉村也如葛建军所说,有了“大动作”: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起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谋划了一批产业,土地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葛小田记得当时先后过手各级帮扶资金500多万元。葛建军和第一书记带着村干部用这些钱在村里建起了光伏发电基地、养猪场、鱼塘等,还扩大了饲草、红薯等产业的规模,帮助贫困户增收。2018年底,下凉泉村脱了贫。

而要把这脱贫成果巩固好、让好日子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把产业做大做强。村里决定把突破口放在本就有优势的冬小麦上,弄个规模化、现代化的面粉厂。

“得400万元?”

“按你们定的规模,不止400万元。”

从河北省正定县考察完返回的路上,大家谁都不吭声。一天就能加工上百吨面粉的机器,谁都看着眼馋,可又能怎样呢?葛小田靠在车窗上,他知道村里的账上拿不出一分钱。

利村利民事总有人帮。项目申报上去很快就被重视,资金先后到位,解决了绝大部分缺口。

厂子建好,机器到位,还差100万元左右。看着村干部们个个都有干劲,建厂的施工公司答应先垫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了这笔债务,分期还款。

“这个‘窟窿’更大了。”就这样,葛小田心甘情愿地又记下一笔“欠账”。

还账:慢慢见到了“回头钱”

面粉厂动工那一天,太阳很大,鞭炮声很响,村里人都来看热闹。葛建军对着喇叭鼓足劲儿告诉大家:“以后不光能过来换白面,每年还能靠着厂子拿分红!”

2020年5月,面粉厂顺利建成投产,业务迅速覆盖全县范围,甚至卖到了甘肃、内蒙古。村账本上也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有了厂子,就得有麦子。下凉泉村根据大家意愿,采取土地流转、托管方式,由村集体负责,对土地统种、统管、统收。

具体谁来弄?党员干部带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钱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打捆机,由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夫建牵头建起了农机服务社。

“我自己管一亩地要花几百元,而服务社只收200元,只要打个电话就行,省心、划算。”在广东打工的葛志平连连称赞。

“村上留守老人都不用操啥心,每年按自家麦地亩数去面粉厂取面粉就行,吃不完的还可以存到面粉厂当商品卖。”葛建军在给上级汇报时,把这叫作“粮食银行”。

村里的2000亩土地都托管给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前村民对党员认识比较单一,现在看着地里光景好了,都说是‘管大田,找党员’。”孙夫建笑着说。

2020年底,葛小田核算完账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了60万元的收益,除去给村民分红,还剩下18万元。村里的账本上“收入”记得密密麻麻,条目和数字都多了起来,葛小田算账更有心劲了。

新账:给群众的“消费”多了起来

2021年高考,村里1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是咱村的喜事儿,应该给娃们奖励一下。”葛小田笑着说,“给群众搞智力支持,咱现在支持得起!”

在给学生发奖的活动上,王志军作为家长代表发言。他拄着拐杖,头伸到话筒前:“前两年我家脱了贫,现在女儿还考上了大学,我心里头实在是……高兴……”身体残疾却生性要强的王志军刚说了开头,就哽咽起来,先是强忍着,随即放声大哭起来。

在场的人无不落泪。“以前村里穷,委屈了大家,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挣钱了,我们要用这些钱多给村民‘消费’,让大家都得利。”葛建军说。

“公共区域的卫生有专人打扫,家里的水电出问题有专人维修,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专人维护……”提起村里的公共设施服务站,村民刘一翠赞不绝口。

“这项开支一年大概3万元。”葛小田翻着账本,“2021年洪涝灾害后,救助受灾群众并清理道路、拆除危房花了2万元;这两年,村集体陆续拿出钱来支持爱心超市、集中购置防疫物资、慰问老党员,还要组建慈善幸福家园,给孤寡老人养老……”

葛小田说,在一项项新增的支出背后,他看见的是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是乡村振兴路上一份份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葛建军想得更长远:“我们村富起来了,还要带动周边村子把产业做大,回过头来再跟我们合作,大家一起振兴、共同富裕。”

编辑:周小凤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