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身边的抗疫故事①“混检阳性”之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12 17:03:06

电话是早上7时许打来的。

“请问是×××吗?你最近一次核酸混检结果为阳性,接下来请不要外出,工作人员会联系你,上门做二次核酸……”对方声音沉着冷静。

刚起床的我,大脑尚处一片空白。在懵然中,“阳性”二字直击大脑神经,清晰而有力。我按要求提供了住址,并答复:“好的,我在家等着。”

挂了电话,迅速理清思路,同时行动起来:

1. 戴好口罩,跟家人说明情况,在卧室自我“隔离”;

2. 向工作单位如实汇报情况;

3. 把前一晚完成的工作资料传给同事,不影响部门工作进度;

4. 梳理近期行程轨迹,分析可能感染的时空风险点;

5. 告知近期接触过的朋友,我“混检阳性”了,让对方加强防护。

在排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丝毫不敢松懈,严格自我管理。前一天,本地新增确诊病例15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33例。严峻的形势,猛增的病例,让我心生几分恐惧。

一支试管采样20人,“混检阳性”意味着我的感染概率等于或大于1/20。尽管近期并未去过高风险场所,一直保持“全程口罩”的习惯,但是,“概率小但有可能”的念头萦绕脑海,让我无法淡定。

我回想去过的公共场所,乘过的出租车,接收的快递,骑过的共享电单车……多疑症瞬时附体,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可疑。

在我胡思乱想之际,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正在联系医护人员,将派人上门做核酸采样。

等待的每一分钟都焦躁不安。我干脆开启电脑开始远程办公,处理工作。注意力转移,心态逐渐平静下来。初冬暖阳斜射到阳台和客厅里,本该明媚舒适的生活与我之间,仿佛被“混检阳性”设置了一道无形屏障,连阳光都似乎和我保持了一点点距离。

下午4时许,电话又打来,是早上最先联系我的那位工作人员。看来她整天都惦记着我这个排查对象。

“上门给你做了核酸没?”

“还没有。”我答道,继而多问了一句,“请问您是医院的吗?”

“我是公安系统的,我们采取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她告诉我,其实凌晨5点多,就安排了医护人员上门给我采样,“但是你没接电话”。

“确实有4个未接电话,睡觉时没听到。”我抱歉道。

“我再催一下他们。”

我这才知道,采样人员凌晨没联系上我,只好继续去抗疫一线忙碌了。如果不是自己错过电话,早上7点前就可能完成了上门采样。我却在大半天的等待中,纳闷对方为何迟迟未到。

我能想象,那位给我打过两次电话的民警,一定是从早到晚、从白天到夜晚奋战在抗疫一线。而无论哪个时间段,我从她电话声音中,感受到的是耐心、细心和坚定。她对“混检阳性”人员排查工作的认真落实,以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我敬佩不已。

我感觉比之前踏实多了。作为群众,我亲身感受到联防联控的力量:医院、公安、社区……各条战线汇合起来,汇聚成一道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牢固防线。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和社区,安全感油然而生。

又过了约半个小时,医护人员打来电话,确认我是否在家。

傍晚时分,一名“大白”出现在我家门外,她扛着两个大包,一个里面是消毒工具,另一个里面是核酸采样用品。

看着她蹲在地上整理物品,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凳子坐。被她婉拒。

按照工作规范,我和“大白”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完成了核酸采样。

她扛起两个大包离去时,我说了声:“谢谢!”

“你自己关好门。”她边进电梯边说,声音跟来时一样冷静,但我感受到了她话里的关怀。

晚上11时31分,核酸检测结果出来:阴性。

我把检测结果发给工作单位负责疫情防控的同事,然后安心入眠。


编辑:刘桂池 余丽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