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泉水老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23 12:42:47

东山朝阳西岭霞,一水中分陈家槽。

三房九院余韵远,积厚流光岁月长。

这是我家乡,燕山泉水!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那是1991年的秋天,小学毕业的我需要出山上学。因为我太弱小的原因,必须有大人送到学校才行。天蒙蒙亮,下着毛毛雨。外公执意要亲自送我去学校,将我托付给一个他放心的老师。竹背篓里装着够我吃一个星期的米,和足够我吃一个星期的炒咸菜。我清楚记得,咸菜里有腊肉丁,外婆半夜炒的,放冷了装在一个空麦乳精玻璃瓶里的。背篓上绑着一口木箱子,箱子是拿到学校去作为储藏柜用的,放米,放咸菜,放衣服,可以上锁。箱子上捆着两床被子。一床八斤,一床六斤,都是为我上学而新弹的,铺盖包单还专门浆洗过。我挎着书包,扛着床笆,走在顶着一张挡雨塑料布的外公前面。行进在山谷中湿滑的路上,祖孙俩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公社中学。

第二次离乡是去县城上学。半夜外公提着长长的烟杆叫醒我,喊我赶紧吃完饭出发,恐怕迟了赶不上早班船,误了前程。爸爸和幺舅互相抢着要送我去码头,最终还是幺舅送的。他挑着够我吃一个月的米和咸菜,我挎着书包。两舅侄打着手电,走了近三个小时的路才到码头。又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快天亮时我登上了去县城的客船。三个半小时后,我挑着担子下船时,心里想着:幺舅是不是已经回到了家;外公是正坐在地边的锄把上,裹他的叶子烟,还是提着他的长烟杆在坡上放牛呢。

第三次才算真正的远行,1996年的秋天,那个晚上有点凉。我的行装很简单,一床被子,一套衣服,一个书包。

我出门时,外公叫住我,拿出他的小方巾,让我去菜地边挖一坨干净的土,包好带走。说如果出去水土不服,就泡水当茶喝,能保平安!泥巴一定要带好,其他东西能不带就不带。一路舟车,路途颠簸,五天后我把这包土带到了广州。在广州生活了一年,这包土救了好几个水土不服的同学和老乡,就变成了半包。后来,我又带着这半包土,去了成都。这包土没在成都派上用场。三年后,我走出校门,离开成都时,行礼只剩下一个背包。包里一本地图、几本书,还有半包故乡土,坐上南下的车,再到广东。新千年的我不再是学生,也不再是少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走出了国门。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带着这半包故乡土和外公的嘱咐。

其间,我也回过几次老家,外公年迈,总会问:泥巴一坨还在不?千万不要扔了。我也总给他说,在的,一直都在,不会扔。赶紧从包里拿给他看,此时,外公笑得特别爽朗。老家到成都的距离从两天一夜老路旧车,变成了六个小时的自驾;深圳回家从四天三夜的舟车劳顿,变成了十七小时驾车到家。而外公和我的距离却变成了阴阳两隔,我没能伴他的最后时光,也没在垒土之时,亲自培上一抔新土。

因为修高速路,外公耕作的菜地已经不存在了。当初他和所有乡亲一样,也乐呵呵地让出他耕作大半生的菜地,天天拄着拐杖喜滋滋地追着工程机械看热闹,他坚信高速会通车,儿孙会回家。他也知道岁月无情,他真的没等到高速通车的那一天。外公的遗愿要葬于半山,每天看车来车往,说总有一个车载着我回去看他。这个愿望没有落空,坐西朝东,守望南来北往的车去车来。

我终于明白了那包土的意义。莫恋他乡万两金,宁恋故乡一捻土的嘱托。

我,回来了,半包菜园土培到了外公坟上。或许外公不会因为没见到高速通车而遗憾,亦不会因为没讲完三房九院的传奇而遗憾。毕竟从他和乡亲们一道,爽快让出他耕作了大半生的菜地的那一刻起,他就看到了希望;每次看到我从包里拿出的故土而欣慰,都笑得那么感人。他不知道乡村振兴,他也不知道历史文化名村,他更不知道三房九院的传奇正在被续写。

时隔六年,泉水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在乡亲们的支持下,进行得非常顺利。一期已经完工,四水归堂,天人合一的四合天井已修复三个。二期已然开工,耕读传家,悬壶济世的陈氏家风即将重现。三期正在积极申报,后续项目工作也在有序展开。

我也看到了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如他所期,盛景复原:十里夜灯常明,四时高朋满座。茶叙传奇故事,酒酬八方宾客。进读圣贤书,退耕故园田。

我不确定,百年前大夫第的歌风楼上,陈老太爷的同僚们,是不是把酒临风,唱着汉王刘邦的大风歌。但我从繁复的古籍中知道,慎终追远的下一句,正是陈氏宗祠,张家湾古院耳门上的题匾:

积厚流光!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