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在铁路车站,守护身后万家灯火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11-29 11:02:47

“请下车的旅客做好信息登记,把手机里的‘渝康码’打开。”站在旅客队伍中间维持秩序的谭小华呼喊着,防护面罩已起了一层雾气。此时是清晨6时,微弱的光线,照着他疲惫的脸庞。

“我怎么弹窗了?”“同志,帮我看看怎么进行社区报备。”排队“过卡”的队伍人声鼎沸,谭小华只得耐心解释、做好安抚工作。在喧闹的声音“轰炸”中,他的声音早已嘶哑。

这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财务科科员谭小华连续奋战在石柱县站抗疫一线的第九天。谭小华现在还有另一个身份:石柱县站“红码”护送专班信息登记员。每天12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他身心俱疲,唯有眼角还露出刚毅。

“谭老师,还有去金铃乡的旅客没有,准备发车啦。”转运组的西藏小伙登增伦珠穿着防护服跑来,拿着小喇叭喊道,额头上是涔涔的汗珠。

“没有了,还有一位是‘红码’人员,需要单独护送,提醒护送人员做好自我防护。”谭小华目光快速扫过信息登记册叮嘱道。大家都明白,如今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做好防护,就是为抗疫大局垒上块砖、添一份力。

“昨天县里又新增了一例阳性。”登增伦珠有些失落,望了望远处起伏的山峦。

谭小华抹了抹被雾气笼罩的面罩说道:“今晚我爱人在城东高速路口值班,女儿在大歇高速路口值班,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星期能见上一面。”松了松勒住耳背的口罩,他又苦笑说:“不过还好,我们家三个都是风险人员,谁也不用避着谁。”

9时整,第二趟动车还未到站。护送组的张翱翔正在跟谭小华核对护送人员信息,此时天空忽然飘起了小雨,大家忙放下手中的工作,集中力量联系雨棚。

“不能让旅客站在雨地里等待登记信息,如果把人都放进大厅,又有集聚风险,你们要尽早把雨棚送过来。”石柱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军一边指挥调度,一边紧急联系后勤保障组。终于赶在列车到来前,为旅客撑起了“保护伞”。

15时,谭小华和同事已接手了将近100名“弹窗”人员和3名“红码”人员的转运护送工作,护送专班的车辆平均一上午要跑两趟。

16时,谭小华和同事接到了一名特殊旅客,陈先生。陈先生说,他爷爷过世,从新疆返回石柱,到站后手机没电关机了,十分焦急无助,夹在人群中不知进退。谭小华得知情况后,立马找到应急组的游飞同志,游飞了解情况后,立即在站内租借了充电宝交给陈先生,还未等来一句道谢,游飞又投入进劝导其他旅客的工作中。

“意外情况经常发生,比如到站后外县旅客联系不到家人,我们得帮他租车。行走不便的旅客,我们一趟车要派两到三个护送人员以保障安全。到远点的地方,一辆护送车一天只能跑两到三次,人手远远不够啊。”陈军望着奔忙的人群,满脸忧虑。

深夜,车站内气温骤降,人员稀疏,大家开始打扫起站内卫生,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

“今天去了两趟石家,一趟金铃。来来回回两百多公里。”

“我从城西高速路口运了两趟物资,送了两趟防疫物资,没你跑得远。”

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抗疫战士,此刻彼此开着玩笑,似乎全然忘记了一天的劳累。

游飞感慨地说道:“十多天没见女儿了,疫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石柱县交通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王琨半眯着眼笑道:“身边有战友,身后有国家,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寒冬将半,万物冬藏,但大家的内心却是火热的。

疫情让城市按下“慢行键”,抗疫队伍却吹响“集结号”、按下“快进键”,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他们在密布荆棘的难关斩出豁口、放射光芒,在浪涌翻腾的浪尖踏波而行、孕育希望,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他们是这个冬天最值得收藏的风景。


编辑:陈一豪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