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专栏|打望重庆⑧:这里,最重庆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4-10-15 15:02:55最好的火锅博物馆
如果只选一张名片,我想肯定是火锅了。很多人慕名而来,趁周末打个飞的,只为一犒馋虫。有人说,在重庆上空都能闻到火锅的味道。外地人打望的第一眼,是两江汇流,一清一浊,恰是一个鸳鸯火锅。
火锅在重庆源远流长,故事清单如同长江一样长,很多典故家喻户晓,很多言子口耳相传。但要是问你:重庆最大、最好的火锅博物馆在哪里?很多人说不上答案。
江北北滨路倒是有一个,但是过于简单和袖珍,不具有代表性。当我参加亲子游,意外走进九龙坡区金凤镇重庆三耳火锅博物馆时,才知道,答案在这里。
三耳火锅博物馆是一个私人博物馆,馆主来自收藏世家,因此有重庆最丰富的馆藏火锅品种,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包罗万象,令人大开眼界。
这里,让我们有机会亲近火锅文化,了解火锅的起源,与人类历史相生相伴,从原始社会传承至今。
中国第一首写火锅的诗歌,就是唐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适合深冬,适合雪起的时候。
馆主经营着火锅产业,痴迷于火锅收藏,却发愿弘扬火锅文化,于是尽散无数收藏,建立火锅博物馆,了却心中宏愿,留下无数珍藏。
所有的财富最终都会输给情怀。所有的高贵最终都会败给历史。
最大的缸
在三耳,游客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可以大饱口福。自己采购、自己制作、自己熬制的火锅,妙不可言。这也是体验大行其道的原因。
火锅的秘诀在于锅底,锅底的灵魂在于豆瓣酱。这里有5000多口酱缸,露天放置,整齐有序,蔚为壮观。置身其间,颇为震撼。
工人讲,所有的酱都需要手工搅拌。这些酱在夏季放置4个月,冬季则长达6个月。之后,就可以入锅,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了。其酿法被评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尤其难得一见的是,这里有着中国第一缸——缸冠神州,高达3米多,用陶烧制。全身写满了名家诗篇。
此缸的烧制颇费周章。荣昌陶厂专门为此建立了一个炉子,但因为从来没有烧制过如此大缸,火候把握不当,第一次以失败告终。如今,残片依然保留在厂区。
第二次,恰好赶上2008年汶川大地震。尚在炉子中烧制的缸被抖了一下,留下了一个大口。如今,安置在水中,成为游客的最爱。
残缺的美才是艺术的真谛。
最乐观的人
不少重庆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山中有个房,房后有片地,果木绕田园。蔬菜自己种,鱼塘自己养,果子自己采,胜似活神仙。
美好的生活,正在从城市转向农村。当告别车水马龙,走进果林之中,果实累累,其情其景,悦心悦目。
重庆人天生乐观派,自带乐观主义,懂得享受生活,及时行乐,同时还吃苦耐劳。这种精神很容易就感染外地人、征服外地人。所以,你几乎从重庆人身上听不到一句说重庆的不是。
我想重庆人的这份大气和自信,得益于重庆的多元和立体。山水之城、美食之都、网红之城,世界桥都、世界温泉之都、中国火锅之都。提起哪一样,重庆人都能给你摆上三天三夜。
岁末,雪没有来,霾倒经常光顾。万物肃杀的冬,也是心情最低潮的时候。很多情绪事故在此酿成,很多生生死死在冬上演,暗合了季节,加重了忧伤。
对重庆人而言,不下雨都是好天,足见有多乐观。冬天,有温泉,有火锅;冬天,有橘香,有梅开;冬天,有腊肉,有烤羊。
作为重庆人,哪有工夫去忧春伤冬,把握当下,无问西东,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多好。
最好的重庆,还在人心中。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