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伟专栏|归根,方得幸福
作者:施崇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7 14:56:14雨夜,预约去机场的网约车来了。戴眼镜的曹师傅更像个学者——果然,他曾经是深圳两所私立学校的校长!
他健谈地告诉了我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多年前,高中毕业的他南下深圳办学,初尝甜头,随后举家搬迁,共创教育产业。包括一辈子种地的父母,也弃农进城,当起他的帮手。
几年前,因转行房地产,亏得一塌糊涂,不得不又一家子告老还乡,回到江津,开上网约车,开始小城新生活。
曹师傅想,父母年事已高,总算不必再如往昔一般,在学生食堂里忙碌奔波,不必再为住宿孩子们揉洗堆积如山的衣裳,更无需在异乡的屋檐下辛苦辗转。
然而,父母回到江津安置的新家却过得并不舒畅。父亲病了一场,母亲长吁短叹。出院那天,父亲终于说出憋了很久的话:“我和你妈要回老家住,重做农活,我们会很开心更健康。”
曹师傅心中百味杂陈,终于明白:父母在城市里虽得安逸,却失落了命脉相系的土地——那是他们生存的节奏,是生命赖以呼吸的空气,是每日与泥土相伴的踏实与安详。曹师傅只得回到吴滩镇,买回垮塌的宅基地,重建乡村房舍,收回转租的土地,添置农具。
曹师傅的父母回到老家后,生活仿佛重新焕发生机。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田野上,两位老人已经忙碌起来。他们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动着土地,那动作虽不再矫健,却带着一种笃定与从容。每一锄下去,都是与大地的亲切对话,每一粒种子播撒,都是对未来的殷切期待。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与大地融为一体。对于他们来说,这汗水不是劳累的象征,而是幸福的甘霖,是生命意义的彰显。
劳作之余,他们坐在自家小院的藤椅上,望着满园的翠绿,脸上挂满了满足的笑容。微风拂过,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庄稼的气息,轻轻拂过他们的脸庞。这熟悉的味道,让他们感到无比的踏实与安宁。父母之间的交谈也变得多了起来,他们分享着对收成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在田间劳作的美好时光。
“现在,我和媳妇每周都要回老家一趟。看到他们过得安宁、快乐、健康,我就放心了。而且,我们还重新‘啃老’——每次回去都满载而归,他们种的菜,养的鸡,鸡下的蛋,都成了我的‘战利品’。”后视镜里,我看到老曹那藏在皱纹间的微笑。
老人的故事,让我心里一颤。他父母的一生,深深扎根于土地之中。土地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是他们毕生信念的寄托。城市虽好,然而离开了这片生养他们的泥土,他们便如同失水的秧苗,失去了在尘世间安顿身心的坐标。如今,当曹师傅遂了父母心愿让他们重归故土,他不仅归还了父母熟悉的生活,更替他们寻回了那源于生命深处的踏实与幸福。
这故事令我想起身边许多相似的身影。他们在城市里奔忙,为了生计,为了事业,为了家人,远走他乡,尝遍艰辛。但在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故乡的山水,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背影,那片温热熟悉的土地,便总会悄然浮现心头。无论行至多远,无论经历多少风浪,家永远是心灵最后的锚地,土地则永远是我们灵魂沉静依偎的胸脯。父母的幸福,往往不在于我们奉上的物质丰足,而在于他们心中那份对生活的热忱,对泥土的深情,以及对归属之地的眷恋——那里才有他们生命的气息,根系下伸展的酣畅。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不时常也有梦游荡在故乡的老树下,老迈的身影漫步在老屋前的小河边吗?
当我抵达机场,曹师傅停稳车,转头对我笑道:“老师,到了。”我推开车门,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影,伫立良久。
人生确然是一场往复不息的寻觅与回归之旅。我们在喧嚣城市里追逐着各自的梦想,在岁月深处品尝着百般滋味。然而无论走得多远,脚步总难彻底割断那条通向故土的脐带,亦难舍却与父母之间那份朴素而深邃的牵系。曹师傅的父母,尝过了都市的繁华与便利,最终依旧选择返回那片熟悉的土地,继续他们平凡而朴实的耕种岁月。曹师傅呢,在历尽浮沉坎坷之后,也终于真正体味了“家”的深意,理解了父母心底那份对泥土难以割舍的依恋。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