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成专栏|窗前
作者:谭德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2 11:36:14坐在山里小屋的窗边,一眼望去,天空盖上了云被,透气儿的缝隙都没有留下一丝丝。风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树叶停止了沙沙的婆娑声,听了一夏的聒噪蝉鸣,随之戛然而止了。也许是昨天悬浮在天空的几片云和阳光一番斗智斗勇后,在入秋时节,第一次狂泼了这场山雨,累得走不动了,歇在天顶上,忘记了掀开云被和纱帐,还没有从梦里醒过来呢。
窗前起伏的树林无风而立,密密匝匝,收住了腰姿,不失本色的清秀。多少个阳光火辣的暑天,我走进过这林子,蜿蜒的石径点缀着斑驳的光影,像手工绘制的无限延伸的诗意,每向前挪动一步,就有一股弥漫自然的力量在生长。仰望天空,林丛之巅,一束来自天上的光瀑飞流而下,挥洒在迎风飞舞的树梢上,闪烁着金光点点,深深地一口呼吸,浸透的凉爽甜滋滋的味道。更温馨的是人和自然亲近的画面,让人感动泪目。一个老大爷坐在双人座的木椅上,靠着椅背,跷着二郎腿,伸直左手臂膀,让老伴依偎着。两位老人满头银丝,一脸红晕,望着蓝天慈祥地闭合着双目,嘴角也时有蠕动。刚刚小学毕业的小孙子,贴近我的耳边,用手指头儿按住红嘟嘟的小嘴,示意不要打扰他们。他们都是古稀之年了,和他们年纪一样走过来的人,年幼时缺过吃穿,读书时缺过学费,工作时缺过住房……一轮一轮地滚去的岁月,都浸泡过苦涩的汗水。后来日子好些了,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担子也从未轻松过,爬坡过坎熬过一段又一段。所幸的是,迟暮之年赶上了如今的好时光,还好没有累垮,也不会再累了,一切都放下了,也该放下了。至此,才有了这份闲情逸致。
突然,一只觅食的松鼠蹿了过来,惊扰了两位老人。听着有声音,他们睁开双眼,打开事先为松鼠准备的瓜子丢在面前,一幅栩栩如生的温暖画图定格在小孙子的手机屏上!
品着一杯茶,朝窗下看。差点与窗檐齐高的两棵白玉兰,花开花落,剩下碧绿的树冠,通满筋脉的叶片雨滴青翠,像叠起的千层绿色信笺,盛满了秋思。小区的游乐园里,没有和小鸟一道起床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了,前几天他们已和鸟儿道别,下山回到了校园。滑滑梯追逐嬉闹的童趣,跷跷板起落的惊叫,荡秋千飞渡的欢呼,惊现彩虹的心跳,一幕一幕地在脑海浮现,至今还沉浸在孩子的快乐声里。此时此刻,小区里出出进进的都是些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们是送走小朋友后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安安静静地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日子里。手指梳头的,弯腰压腿的,双手吊杠的,拉伸筋骨的,独自扇舞的,金鸡独立的,五花八门的方式,心无旁骛地滋养着属于自己的心田。
一阵带着浓郁本地口音“卖大米”的吆喝声,打破了宁静。大家一下子围拢来了,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想起了几天前闯进附近山村的情景,那入秋的云天真是太美了,天幕海一样的湛蓝,万千云朵棉花一样的洁白,风一吹,山海苍茫,层叠的稻浪翻滚。走进农家,一位大爷朝我们迎过来,合不拢嘴地笑着说,几辈子都没有想过,山里面的大热天也能挣钱了。鲜苞谷一出来就成了高山避暑小区的抢手货,马上挞谷子,新米又上街,好多城里来山上避暑的人,都要到村子里来买米回城。现在才知道,那些“南腔北调”的晨练老人,为什么如此青睐这样的大米,因为溢出来的清香是和家乡一样的味道……
一会儿,窗前起风了,下起绵绵细雨,思绪也跟着纷纷扬扬。记得小孙子每年暑期上山,一见这种情景,便有心心念念的牵挂。蜘蛛网经得起风吹吗?蘑菇自己撑的伞会遮得住雨吗?还有松鼠会出来找吃的吗?我心动了,即兴写了一首自以为充满童趣的《山谣》。
太阳出来满山笑/蘑菇朵朵秀花帽/扭呀嘛扭着腰/手呀嘛手儿巧
蝉声四起彩蝶飞/金毛松鼠尾巴翘/山呀嘛山里跳/浪呀嘛浪松涛
月光新韵路迢迢/蜘蛛上网星河聊/天呀嘛天知道/多呀嘛多奇妙
雨来风吹云儿跑/百鸟和鸣绿水谣/青呀嘛青山绕/荡呀嘛荡虹桥
太阳落下山峰坳/牧归深处香飘飘/摇呀嘛摇树梢/满呀嘛满山闹
雄奇古寨梦逍遥/千山万水摆手跳/歌呀嘛歌如潮/山呀嘛山歌调
此刻,窗框正裁剪着细雨中的森林,一阵凉凉的风吹过来,秋天真的来了。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