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娥专栏 | 柴火饭
作者:李从娥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2 14:56:14秋天和煦的阳光越过高大的榆树投射在农家大院里。母亲一大早洒扫庭院,将梨子、桃子、苹果、葡萄洗净码好放在盘里。打开鸡窝,最大的那只公鸡一露头便被捉住,不多时便被收拾干净,放入土灶上的铁锅里咕嘟咕嘟炖着,肉香慢慢在院子里散开。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母亲的发小曹姨,要从新疆来探望母亲,这份期盼已久的相聚,半点马虎不得。
我拎着竹篮钻进自家菜园,满眼都是鲜活的生机。小青菜一垄垄绿得晃眼,黄豆荚鼓鼓囊囊,碰一下仿佛就要裂开,眉豆紫中带绿,黄瓜顶着嫩黄的花,茄子紫得发亮,丝瓜垂在架下像条小绿蛇,葫芦则圆滚滚地挂在藤蔓上轻轻晃荡。随手摘来,不一会儿就装满了篮子——这带着晨露的新鲜菜,曹姨一定爱吃。
饺子,这荤素相宜的美味,做起来着实费一番功夫。为了招待曹姨,母亲更是在这一次的饺子里,倾注了十二分的细心。案板上,新鲜的五花肉被母亲细细剁碎,散发出诱人的脂香;焯过水的嫩青菜,碧绿清脆,也一并剁入肉馅里。葱、姜、蒜被细细剁碎拌进去,那独特的辛香瞬间提亮了整个馅料,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欲大振。醒得恰到好处的面团,被擀成薄而韧的皮儿,包出来的饺子最是可口。母亲和姐妹们围坐在一起,灵巧的手指翻飞着,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便整齐地排列开来。母亲一边包,一边笑盈盈地和我们分享她与曹姨小时候的趣事。
一辆黑色轿车“嘀嘀”两声,缓缓停在院边。车门打开,一对两鬓染霜的夫妇走了下来。“曹姐!”母亲笑着快步迎上去,但声音刚出口就带上了颤音,她望着眼前人,眼圈倏地红了。
“你俩这次来,距离你俩头回登门,都过去30多年了。”母亲终于哽咽着开了口,“总觉日子长着呢,谁知30多年,就这么轻轻一晃,跟做梦似的。”抬手抹了把眼角,母亲的目光落在曹姨鬓角星星点点的白霜上:“你瞅瞅咱们,哪还有半分当年的样子?这头发,咋就白了这么多……”
母亲边说边忙不迭地把人让进屋里。曹姨的丈夫话不多,母亲问,他答,对话倒也十分亲切自然。先问家族长辈们身体是否硬朗,再问平辈兄弟姐妹在忙些什么,日子过得如何,最后又问小辈们年龄和学业。说着说着,已是午饭时分。
母亲又转身匆匆进了厨房,不多时,几样带着锅气的家常小菜便端上了桌,样样都是时令鲜味:西红柿炒鸡蛋、麻椒汁凉拌黄瓜、眉豆炒腊肉、毛豆炒火腿,还煨了个清甜的绿豆南瓜汤。
母亲方才解下围裙,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招呼道:“曹姐,姐夫,快尝尝!”
父亲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手里还拿了几个刚摘的新鲜石榴,几人寒暄一番坐下,十分欢喜。
“好久没吃土灶做的柴火饭了。想起小时候常吃的南瓜粥、南瓜米饭、南瓜面条……那滋味至今不忘,今天又能在妹妹家里一饱口福了。”曹姨满脸幸福地说。
“大菜我也不会做,这些家常便饭的,只要曹姐愿意吃,我变着法给你们做。”母亲笑道。
“今晚上我来做手擀面!我做的手擀面可劲道了。”父亲插嘴道。
“妹妹千辛万苦,寻寻觅觅,嫁得大方勤快的好归宿,好!”曹姨笑着说,我知道,在她的心里,欣慰的泪,慢慢地淌了个漫山遍野。
吃过午饭,大家一同在院子里坐下说了会儿话,十分惬意。曹姨抬起头,目光越过路旁整整齐齐的菜圃,望向潺潺流淌的汉江河,再望向远山,一直望到夕阳染红的天边,一群高飞的大雁,正伸着长脖子,不知要飞到哪儿去。
夜里,母亲把榨菜、酸辣萝卜、新鲜蔬菜塞了几袋子让曹姨带回去。这一样一样东西,代表了多少她没有说出口的惦念——是几十载未改的姐妹情,是柴火饭的芳香踏实,是藏在烟火气里朴素真诚的爱。
编辑: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