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秋日田埂

作者:李云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3 09:19:1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日的田埂总带着沉甸甸的暖意,金黄的谷穗、蓬松的棉花、饱满的玉米,都在暖阳里舒展着收获的喜悦。每一个秋日的午后,都像是大地写给岁月的家书,字里行间满是踏实的欢喜。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铺在田野上,不似盛夏那般灼人,倒像一层暖融融的纱。远处的高粱地红成一片火海,饱满的穗子低着头,风过时掀起层层红浪,“哗啦啦”的声响里,仿佛藏着灌浆的甜意。近处的谷子田更显热闹,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金黄的颗粒裹着阳光,像撒了满地碎金。田埂上的野菊开得正盛,紫的、黄的小花开得星星点点,蜜蜂“嗡嗡”地钻进去,翅膀带起的花粉落在土路上,沾得行人一裤脚的香。

祖父戴着草帽在晒场忙活,木锨扬起的玉米棒在空中划出弧线,落下时“噼里啪啦”砸在粮堆上。金黄的玉米粒从棒上蹦下来,滚得满地都是,阳光照在上面,亮得晃眼。“今年的玉米瓷实,一颗能顶往年两颗沉。”他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草帽檐下的皱纹里还沾着麦糠。我蹲在旁边捡掉落的玉米粒,指尖触到的颗粒圆滚滚的,带着阳光晒过的温热,偶尔捏起一颗塞进嘴里,“咯嘣”一声咬碎,满嘴都是清甜的淀粉香。

晒场另一边,祖母正翻晒棉花。竹匾里的棉花白得像雪,蓬松的棉絮裹着黑色的棉籽,她戴着蓝布头巾,手指在棉絮间灵活地穿梭,把缠在一起的棉纤维理得顺顺当当。“霜降前得把棉花晒透,不然冬天弹棉絮容易潮。”她出混在棉里的枯叶,阳光穿过棉絮,能看见里面细密的绒毛。我学着她的样子摘棉籽,指尖很快沾了层白白的棉絮,像落了层细雪,祖母见了就笑:“看你这小手,倒像刚从棉花堆里滚过。”

远处的田埂上,邻家的孩子们挎着竹篮,在谷茬地里捡遗漏的谷穗,篮子里很快就堆起小小的谷堆。“看谁捡得多,晚上让娘蒸谷米糕!”孩子们的笑声惊起了草里的蚂蚱,绿色的身影蹦跳着钻进玉米地。远处的棉花地里,婶子们正忙着摘棉桃,白花花的棉花从裂开的桃壳里探出来,像天上落下来的云絮,她们的头巾在棉田里移动,红的、蓝的,像开在雪地里的花。

村庄里的炊烟早早升了起来,混着粮食的香气在巷子里弥漫。王婶家的烟囱里飘出南瓜的甜香,她家院墙边堆着半人高的南瓜,黄澄澄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有的上面还带着新鲜的藤蔓。“刚蒸的南瓜饼,来尝尝!”她端着盘子站在门口,饼子金黄金黄的,边缘微微焦脆,咬一口,南瓜的甜混着面粉的香在嘴里化开,烫得人直呵气。李叔正把晒干的红薯切成条,竹架上摆满了紫红的薯干,阳光晒得它们微微发亮,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甜香,引得麻雀在竹架下盘旋,“叽叽喳喳”讨食吃。

暮色漫上田埂时,晒场的粮食已堆成了小山。祖父用塑料布把玉米盖好,木锨靠在粮堆旁,柄上还沾着金黄的粉末。祖母端来刚熬好的小米粥,粗瓷碗里的粥冒着热气,上面浮着层薄薄的米油,就着腌萝卜条喝下去,暖意在胃里慢慢散开。远处的田野里,晚风吹过谷茬地,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粮食在跟土地道别。田埂边的蟋蟀开始鸣叫,声音清脆又悠长,和着村里的狗吠、灶房的锅碗声,织成了秋日的夜曲。

如今再回乡下,有的晒场已铺上了水泥地,邻家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晒谷子,小脸上沾着泥土,像极了当年的我。阳光穿过他们的身影,落在金黄的粮堆上,恍惚间,祖父的笑声、祖母的叮咛、田埂上的虫鸣,都在这暖意里慢慢苏醒。

ac8b851a9f2e4ff99967b994950dbb9a.jpg

秋日的田埂藏着最实在的日子。那些金黄的谷穗、雪白的棉花、香甜的南瓜,还有亲人的身影,都在岁月里酿成了醇厚的酒。风穿过田埂的声响,是大地的絮语;粮堆的重量,是时光的馈赠。只要站在这秋日的田埂上,闻着粮食的清香,就知道收获的不只是谷物,还有藏在岁月里的温暖与安宁。

尾标logo.png


编辑:杨东霖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