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石林之憾丨李立峰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08-17 00:20:49旅行就是抛开熟悉的一切,开启一场全新的体验。旅途会遇见什么,一切充满未知。可能会遇到蓝天白云,也可能是狂风暴雨;可能会遇见美丽风景,也可能铩羽而归。
风霜雨雪,喜怒哀乐,这一切,都要我们去接纳。因为,这本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旅行开拓我们的眼界,开阔我们的心胸,塑造我们的性格,提升自我的修养。
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旅行,是考验孩子,特别是家长的一个良机。
问及出行目的地,儿女同时脱口而出——蘑菇总动员,一处以蘑菇为主题的亲子乐园。然而,驱车抵达,却发现景区正在维修。
工作人员告诉我,室内设施暂停,只有室外设施可玩,鉴于孩子还小,施工有油漆,建议下次再来。
当日是一个阴天,这在盛夏而言,无疑是一个好天气。尽管遇到了闭门羹,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出游的兴致。我们临时决定调整线路,赴石林、板辽湖一线。
万盛石林又名龙鳞石海,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林,早已大名鼎鼎,亦是心向往之。
因为旅行路线长,且较难行走,所以我一直不曾带孩子体验。遇到这样的天气,完全是老天开眼,故决定一游。
从蘑菇总动员重回黑山镇,再经过黑山谷、奥陶纪,最终抵达石林。一路上,穿云越雾。在担心之余,我们也体验了驾驶之乐。
在石林门口,一位老大姐走了上来。她满脸黝黑,一看就是农家人,朴实、憨厚、腼腆,像石林里的石头。
她热情地推荐旅行线路,让我很感动。然后告诉我,她在景区开了姐妹农家乐,午饭可以在她那里吃。我随手要了一张名片,约定若时间合适,便去用餐。
这个时候,太阳出来了,气温顿时上升,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女儿只有三岁,年龄尚小。此前在黑山谷,一路走下来颇不容易,接连爬坡下坎,就有点吃不消了。于是,游石林一开始,女儿便由我一路背着。随着气温升高,加之爬坡上坎,我很快便汗流浃背,游兴瞬间大减。
石林很有特色,有水石林、雾石林、一线天、桃花坞、芦花湖等景点,但我不准备背导游词。期待大家亲身一探,这些机械的词语便瞬间鲜活起来,成为一道风景,而不是一个名词。
遥想一下,亿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石头被海浪冲刷,形成波浪的形状,仿若万马奔腾,又如惊涛骇浪。有的石头上,是规则的平行线,有的石头则身披片片鳞甲,当地人把它们称为“龙鳞”,龙鳞石海也因此得名。
地壳运动发生,海面隆起,石林出山,上一块石头摞在下一块石头上,通常上大下小,中间如刀削斧劈一样。石林与石林之间,是一线天,是怪洞,是森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让人自愧不如。
坚硬的岩石上,偶尔会有一点星绿。亿万年来,它们生生不息,与顽石相伴而生,点亮一抹亮色,展现着生命的刚与柔。生命从来不择地方,只要足够坚强,无处不是落脚的家园。
置身6亿年前的地球现场,没有人不感到渺小,相对于我们短暂的一生,没有人不感慨沧海一粟。这个星球,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而石林则见证了太多的过往。它们沉默不语,并不代表它们什么都不知道。
石林下,是芦花湖,有一处桃花潭、桃花坞和桃花岛,像是误入了金庸武侠剧之中。环湖边上,有三座清代大墓,其中一座是刘公墓,是一个道台。我特意查了一下道台的介绍,重温了一段陌生的历史。这让眼前的山水,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
读一座山,往往从一个人开始。而记住一座山,也是一个人。
返程中,途径天门洞,准备换乘电瓶车。老远就看到大门口那位大姐走过来,她说一直在此等我们。因为和爱人分开走的,当时我们并不在一起,我们便相约在天门洞口汇合。
在大姐的介绍下,我来到天门洞口,洞口如同天然空调,一阵阵凉风传来,满身暑气很快褪去,旋即感到寒冷发抖,又只好撤到门口广场。
等人的时候,我看了简介牌。原来,天门洞是石林最精华的景观,洞长700余米,由天山雪帘、石莲彩花、倒挂石笋、群猴戏水等五十多个奇特天然景观组成。
洞内还有一天窗,故名天门洞。大姐说,因为一场洪水,天门洞被淹没,所有设施尽毁,至今没有对外开放。无缘一睹,这让我颇觉遗憾。
其实,留下一些联想更好。这些景观,原本就沉寂在地下,本不属于人类。我们硬生生地将其开发,在某一天戛然而止,谁能说这不是天意?
大姐告诉我,她的姐妹农家乐就在天门洞后面,步行五分钟即到,有泉水豆花、老腊肉、香肠等农家风味,她已经提前蒸好米饭,就等着我去用餐。
看着如此热心而又实诚的石林大姐,我心里早已答应,就在她那里用餐,既是照顾她的生意,也不枉这一场对话。
让我颇感意外的是,爱人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已经抵达出口。显然,我和女儿要赶过去汇合。无奈之下,我们只得乘车而去。石林大姐默立在一旁,看着我离去。她眼里的失落,她一上午的等候,在此刻化作泡影。
我像做错了事一般,不敢多看。那一刻,我想到家乡的乡亲,想到了我的父母,也和石林大姐一样,在小村艰难谋生。
对不起了。我的心,突生万千愧疚。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