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党史|天穹旷野,那一抹浓胡一弯烟斗①|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08-18 09:31:48

(一)

一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多数人就会想到8月1日,同时还会想到共产党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总指挥贺龙。

其实打响这第一枪的总指挥,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

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抵达南昌的第二天,来到贺龙指挥部。他紧握贺龙的手说:我来拜访你,不是礼节性的。开门见山,我是找你商量起义计划的,我们立刻就谈行吗?

贺龙点头道:好极了!我洗耳恭听。

周恩来大笑:洗耳恭听是不够的,你是大将军,光动耳朵怎么成?还是要动手动脚动枪动炮呢!

这是周贺的第一次会面。起义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机密。面对党的信任,贺龙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

周恩来随即对贺龙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任命你为起义军的总指挥。

于是,1927年8月1日,在南昌江西大旅社的台阶上,贺总指挥一手举着他那支银光闪闪的勃朗宁小手枪,一手掐着秒表,庄严地下达了南昌起义的命令。

就在这划破漫漫长夜清脆的枪声里,共产党新生了一支崭新的红色武装。

起义前,国民党翻脸,革命处于低潮,先驱们血洒南北,尸陈东西。危急紧要关头,许多人选择投靠蒋介石。唯有贺龙无所畏惧,脱下皮鞋穿草鞋,将自己和一个军全部交给了共产党。

也是从这时起,贺龙义无反顾,矢志不渝,铁心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山里水里,南方北方,蹄声嘚嘚,嘶声悠悠,一辈子不改此衷。

1933年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

(二)

湖南湘西桑植县一个叫作洪家关的地方,坐落着一栋四柱三扇的土家木房。当年,就是从这里,从这栋古老低矮的老屋,走出了共和国一位顶天立地的开国元勋。

洪家关的乡亲至今还有这样的说法,说一百多年前在轰轰隆隆的雷声雨声中,澧水的水龙投胎,降临这栋木房。

果然,这条“天赐水龙”后来变成了“活龙”,翻江倒海,呼风唤雨,刚健有为。

小地方出了大人物,一时轰动乡里,名震天下。其实也有它的必然性。不说自古惟楚有材,看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那时共产党就是从农村拉队伍,领导泥腿子穷人闹革命起的家。

1921年7月1日,1927年8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三个年份日子的先后顺序,看似偶然,却昭示历史必然:没有党,就没有人民军队;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

28年后取得胜利夺得天下时,簇拥着毛泽东站在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功臣,大都出自寒门。何况湘西山恶水险,藏龙卧虎,从来就是英雄辈出之地。

这位诞于雷雨中的元帅,初来人世就显出不凡。4岁学拳,5岁读书,6岁下田,7岁被父亲从家门前的一座桥上一脚踢下澧水,扑通几下居然自由自在游上了岸。

现在贺龙落水的这座桥就叫“贺龙桥”。

走过这座青瓦盖顶、木栏翘檐的廊桥,便是那栋土家旧屋元帅故居了。

这栋老屋一如它的主人,百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世多灾多难,祸不单行。1929年11月,房屋被反动团防拆毁,仅剩下朝门的残墙。后来干脆被夷为了平地。贺家80多号人被杀,只剩下一条拿枪的“活龙”。

老远望去,复原的房舍门楣正中悬挂一块“贺龙故居”的黑底金字牌匾。堂屋连门都没有,就这样黑黝黝敞开着,依稀能看到屋内木座上安放的贺龙半身塑像,目光深沉深远。

(三)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广为流传,编入了中学课本。

其实小试菜刀不算,贺龙靠菜刀发起的大的起义活动,从1915年到1917年的三年间就有三次。每次都是贺龙菜刀一挥,十位、几十位义士一拥而上,干净利落地拖枪捉人,从而在湘西龙舞水啸,拉起队伍,渐渐带出了一个军。

这个军后来就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军。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一件珍贵文物与贺龙密切相关。这是一份党员登记表,它的登记对象就是贺龙。贺龙为贫苦农民出身,姐姐也是共产党员。参加革命后,贺龙很早便萌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行至瑞金的时候,在瑞金绵江中学,周逸群、谭平山为介绍人,贺龙加入党组织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就在这次入党仪式上,作见证的周恩来深情地说:贺龙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至此,他完成了由一个旧军人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这张承载着贺龙坚定革命信念与迫切入党决心的党员登记表,成为纪念馆的珍贵展品。

这位新党员,很快遭遇了血与火的严酷考验,从南昌辗转南下的起义军一路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

1927年10月3日,南昌起义的领导机关一行几百人,到达广东省普宁县的流沙镇,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在路旁的一座小庙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次史称的流沙会议召开时,南下起义部队减员严重。面对危局,刚刚入党不久的贺龙十分坚定,明确表示: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最终,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突破重重阻力,于1928年初由上海经洪湖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之后以这支农民武装为基础,与周逸群、段德昌等逐渐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这支军队,就是从湘鄂川黔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再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入大西南的红二方面军。

(四)

在贺龙家乡简陋的陈列馆,入门第一个展柜,保存有作了革命文物的两把菜刀,一面红二、六军团的军旗。菜刀是普通的腰形,刻了纹路的木头刀把,已见锈斑。军旗小心折叠,也见褪色,但依然能想见它当年曾经如何招兵纳将,威风八面。

自从认定了共产党,贺龙几十年扛着这面红旗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出生入死,传檄而定。或许是因为贺龙那传奇式的经历,或许是因为贺龙那方脸阔腮,粗眉毛黑胡子,不怒自有三分威的猛男形象,许多人都把贺龙想象成了小说中举鼎的项羽、舞刀的许褚这一类勇将悍帅,一提起贺龙元帅,脑海便有猛张飞怒吼长坂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影子。

原来这实在是一种误会。

1959年彭德怀庐山折翼,毛泽东在考虑替代的国防部部长人选时,曾经一笔一画带着滞重的沉思,写出三个占满了半页纸的大字:岳鹏举。岳飞字鹏举。毛泽东心里的这个岳鹏举,指的就是爱兵爱马的“兵马大元帅”贺龙。

贺龙的骨子里确实是岳飞而不是张飞。他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无私无欲。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的晋察冀吃穿用都比陕北强。一次作报告,有个坐在前边的小战士伸手摸了摸贺老总的军裤,贺老总手夹着雪茄烟笑眯眯地说,看呐,我这草绿色的军衣军裤,是咱边区自己生产的薄呢子制作的,咱边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实现丰衣足食。

那时毛泽东经常说,晋绥边区是陕北的大后方。

1948年为迎接毛泽东,贺龙特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毛泽东说,让给了我,你住哪里?贺龙在大院随便找了一间,亲自带警卫战士为主席站岗放哨。

还有一次,贺龙过河来看望留在陕北的毛泽东。毛泽东的警卫员看着贺老总警卫员身上的枪直眼馋,贺龙也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央机关会这么艰苦,赶快对警卫说:换一下。

编辑:熊冬梅 冉开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