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吹过义渡古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09-27 11:42:35过去的十几年里,常从马桑溪长江大桥经过,却不知桥下竟藏着一座古镇。从大渡口九宫庙出发,九弯八拐,一路从城市生活遁入乡间田园,导航告知目的地已到达,但满心的不太愿意相信。明明是个正在建设的工地,怎可能是义渡古镇?停好车,揣着疑惑往深处行去。
时近傍晚,天光尚明。穿过仿古的城门楼子,景色豁然开朗,打消了心中疑虑。许是时间不早的缘故,街道上仅有稀稀疏疏三两行人,就着初上的华灯闲散走着、笑着。这份悠闲散漫倒是回归了古镇淡雅的本真。街道是石砖铺就,凹凸不平,仿古商铺左右两侧一字排开。不几步,有硕大文化石斜卧道旁,其上《大渡口赋》洋洋洒洒千言,书写了大渡口的前世今生。同行的常老师见文心喜,驻足阅赏,末了还要留影一张以作纪念,“顽童”心性暴露无遗。
甫一抬头,题有“义渡口”三字的坊门矗立眼前,两侧门墙上嵌着石磨、石盘、石槽,有点天津瓷房子的味道。行到此处,古镇风景也渐入佳境。左手拾级而上是古镇第二层街巷,贴着老成渝铁路而生,背靠大渡口城区的耸峙山崖。右手栏杆外数十米绝壁,下有浩浩长江水奔涌不息。头上是马桑溪长江大桥,条条钢索带着灯光的华彩,随着高耸的索塔直上九重霄。大桥正下方有一株黄葛树,饭店借此取名“古镇一棵树”,倒也形象贴切。坐在黄葛树下,来一颗店家兜售的鲜椰子,椰香汩汩,江风习习,果然是惬意的享受。
但品味古镇不应止于放空身心,最大的趣味还在于拂去尘埃品味历史。来到义渡古镇,便和重庆主城九区的“透明人”大渡口有了一次深度交流。说来大渡口之名正是得自于义渡古镇。据史料记载,此处江宽水缓,行船平稳,北岸(大渡口)正有大路直通重庆府,故在此设有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曰“大渡口”。听“地主”曹老师介绍完此地典故,眼前宽阔的长江上,仿佛还有两岸船只来往穿梭、贩夫走卒熙熙攘攘的影子。
星移斗转,义渡作为交通方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时代却赋予了“义渡”新的内涵。
1938年,“钢铁厂迁移委员会”临危受命,组织汉阳铁厂、金陵兵工厂、上海兵工厂等中国军工精华铁血西迁,落户义渡古镇旁的江岸。抗战期间,钢迁会为全国抗战兵工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国之桢干”。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17名重钢厂护厂队职工为拆除国民党特务埋下的炸药而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工业的血脉。2007年,响应国家号召,重钢环保搬迁正式启动,壮士断腕只为这一片青山绿水蓝天。重钢走了,近百年的时光逝去了,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公而忘私的家国大义却永恒刻印在了这片土地上。2019年,在义渡古镇毗邻的重钢旧址上,重庆工业博物馆开门迎客,它用一座座机器、一页页档案、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往事,继续向世人讲述着“为国办工业、为民办工业”的义渡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精神育一方魂。今年6月初,大渡口的王红旭老师为救两名落水孩童不幸牺牲。王老师牺牲前是一名平凡的小学体育教师,网上鲜见他的其他事迹。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义无反顾走向汹涌江心?不正是义渡的精神,孕养了他心中坚守的义吗?王老师走了,但他却用毅然的背影写下了新时代的义渡故事,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义渡”渡人更渡心的真谛。
同行朋友的呼唤,让我收回了思绪。看着渐暗的天色,不禁有点懊恼。看来,今天已无法乘着凉爽的江风,走遍义渡古镇每一个有故事的角落了。
编辑:熊冬梅,冉开梅,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