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敢叫天堑变通途——记新老白沙沱长江大桥丨庞俊梅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0-11 09:04:42前些日子,惊闻老白沙沱长江大桥永久性地对外封闭了。当时还感叹计划真的不能拖,本来说好了要带小外甥女去看一看,现在只能抱憾了。
今年9月28日,听闻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成功入选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携喜载誉而归。
记得去年来珞璜的单位报到前,我特意到长江边的老场镇转转。不用说,入眼挥不去的便是这新老两座白沙沱长江大桥。
当时,只觉得一老一新两座大桥并列横跨,有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美。后来,从同事口中得知,两座大桥时常引来摄影爱好者打卡。再后来才知,1958年开建的老桥是“桥都”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2018年建成的新桥是世界首座双层六线铁路钢桁斜拉桥。一老一新均是颜值、实力双担当。
1958年开建的白沙沱长江大桥来头可不小,它源于邓小平同志的宏伟擘画。1952年成渝铁路刚修建,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成渝路修好了,我们还应当修一座大桥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连接起来,让这段长江天堑也变通途!
白沙沱长江大桥的修建坎坷曲折。据知情人介绍,建桥初期还有苏联专家参与,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桥没修到一半,苏联专家们就撤了场。好在这群筑桥人从来都有一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胆识,有了难题自己钻,遇到险情抢着上。“专家不在自己干,困难打不败筑桥人”成了他们浇不灭的信念;“百废待兴奈我何,一穷二白何相干”成了他们乐观豪迈的宣言;而“千年天堑一桥连,渝贵千山变通途”则是他们以涛声入歌、卧枕木而歇的梦与愿。
1959年12月10日,伴随着轰隆隆的火车声,第一列披红挂绿、张挂了毛主席巨幅画像的火车从小南海火车站驶入环山道进入新大桥,向綦江赶水方向奔驰,宣告大桥正式通车。那时的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重庆长江大桥。
现如今,我们乘高铁来往重庆、贵州异常便利,渝黔两地货物更是朝发夕至。殊不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位于长江北岸的成渝铁路沿江段和位于长江南岸从贵州南来的川黔线赶水段均已修建,但由于长江“天堑”之隔,火车到了江边,也只能望“江”兴叹。当时,重庆、四川的物资要南下运往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只能通过成渝铁路先到铜罐驿火车站,由工人搬运到长江北岸的冬笋坝,再通过过江轮渡,运至长江南岸珞璜的猫儿沱港,用人力或绞车拖上岸,然后再转运至川黔线赶水段的火车。同样,从南方各省运至重庆、四川的大宗货物,也得在此周转。如此上上下下,车船耗损、人力劳顿、时日也拖长了,成本也增加了,而白沙沱长江大桥的通车彻底结束了这一困境。
就这样,这座在时代的呼喊声里诞生的大桥静卧在长江要津,送走了一车又一车的货物,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旅人。渐渐地,守护他的护桥人头发斑白了,在他旁边嬉戏的小顽童成熟稳重了,依傍它建立的小场镇腾飞崛起了,而它,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暮色浸染里悄然老去……
由深邃蓝精萃细取的是靛草青,逐前脚浪接踵而至的是后来人。2018年,服役了59年的白沙沱长江大桥迎来了为它破茧而出的庄周蝶、伴它涅槃而生的火凤凰——世界首座双层六线铁路钢桁斜拉桥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应运而生。
建成的新桥全长5320.334米,主桥全长920.4米,主跨432米,上层为时速200公里的四线客运专线铁路(预留两线),下层为时速120公里的双线货车,是渝贵客车线、渝贵货车线引入重庆枢纽的重要过江通道和远期预留渝湘客车线的过江通道。现在,两岸的居民时不时就能看到高铁穿云破雾、呼啸而至。
看到这样的场景,人总会忍不住发一通奇想:或是两座顶天立地的钢桁直插入云,叨扰了相思的织女,惹得她一怒之间剪断了捻白云搓出的银丝数缕做钢索;剪断了濯蓝天印染出的锦缎一段当桥面,才成就了这敢叫天堑变通途的壮美之作。
编辑: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