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1-15 14:46:35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对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人类文明的存续离不开自然,离不开良好生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时代背景的同时,国内外资源约束愈加紧迫,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世界性问题层出不穷,构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显得尤为重要。

●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关系

●有助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增长

●有助于建立健全全球生态文明相关法律制度

●有助于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类大规模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压力,并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的中国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选择怎样的现代化道路关系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周边自然环境问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表明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全球能源消耗迫在眉睫,一些发展中国家生产结构方式还不够完善,仍然采用低端初始的生产方式。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发展也以高消耗资源为主,其中有些资源还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下去,将不利于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发展体现在绿色发展水平上,要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一种理性眼光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宏观、系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以科技为手段,以自然为依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所谓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就是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方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地球生命共同体当中包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着极高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智慧,体现着人民是社会的主体这一唯物主义历史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物多样性问题事关生态公平和生态正义。生态公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解决;生态正义则关乎每一个人是否享有平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意味着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生物多样性递减问题,维护生物物种安全、环境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大国责任,同各国、各地区深入开展地球生命共同体交流。

编辑: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