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文章来源:《做人与处世》发布时间:2021-11-17 16:29:26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在百年拼搏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作风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赢得人民真心拥护的重要秘诀

青年曾志

她,是最早到达井冈山的红军女战士之一,年轻漂亮,性格泼辣,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与毛泽东、朱德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为了革命,她先后将三个亲生儿子送人抚养,尝尽人间别离之苦。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她是辽宁省铁岭地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也是中共铁岭历史上首任党校校长。她自称是“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身居高位,两袖清风。晚年,她对儿女坦陈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她,就是女革命家曾志。

1928年11月,为了转战赣南,经历过出生入死战争考验的曾志,不得不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送人抚养。她说:“当孩子被抱走时,我不知怎的,顿时难过起来,眼泪直淌。他毕竟是我的骨肉啊!我带他生活了26天,真是难分难舍。这大概就是母亲的天性吧!”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曾志辗转多次,终于找到了儿子。儿子随养父姓石,名叫来发,在井冈山务农。曾志没有利用权力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儿子也牢记母亲的谆谆教导,在井冈山上踏踏实实地当着护林员。

30年后,石来发之子石金龙到北京看望奶奶。他鼓起勇气对奶奶说,想要办个商品粮户口,改变“打赤脚”的命运。没想到,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却这样回答:“金龙,你看咱们今天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要转商品粮户口呢?”“我们还能在一起真是不容易!我有多少战友都牺牲了,有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没有他们的牺牲,也不会有咱们的团聚。所以,我是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你们也都是。作为咱们家的孩子,更应该懂得回报。”曾志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却恰恰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胸襟与情怀:“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

1998年,曾志临终前让女儿陶斯亮将锁在抽屉里的80多个信封拿出来。每个信封里装着老人家每月省吃俭用结余下的300元钱,而且注有年份和月份。她再三嘱咐家人:“一定不要扔掉,它们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她留下遗嘱,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谁不疼爱自己的骨肉,谁又能轻易割舍亲情?可面对国事家事,曾志总是泾渭分明。正因为爱得深沉,她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是远比金钱财富更为重要的红色基因、清廉家风。

编辑:池莲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