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优良作风做共青团深化改革的践行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1-22 09:10:06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团干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应该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既要学习总结党的先进经验、优良作风,又要不断审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切实改进工作。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深入研究青年特点,强化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落脚点是深入研究机理、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青年一代成长于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期,生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是真正平视世界的一代人;但对于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对于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客观上缺乏直接、感性的认知。同时,不同青年群体呈现出文化层次、抗挫能力、团队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观、自制力、判断力等方面不尽相同的具体特点,这就需要团干部深入调研、具体分析、精准施策、强化引领。在内容上将知识性学习、学理性梳理与沉浸式体验相融合,运用好抗疫青年优秀表现这一现实题材;在方式上分层分类突出针对性,用好新媒体突出实效性;在方法上根据青年的接受习惯和接受逻辑精致构思设计、巧妙表达传播,寓引领于作品之中,寓引领于文化之中,寓引领于实践之中,寓引领于服务之中,切实引领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认真倾听青年呼声,突出服务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更好联系服务青年,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密切联系青年关键是要真心实意服务青年,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做些锦上添花的事,真正把服务做到青年的心坎上。
当前,一方面,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导致青年大规模、跨地域、跨行业、经常性流动,青年职业结构日趋多元,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青年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个性化、现实性困难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职能部门分工精细化也给团组织服务青年带来了挑战,一大批社会组织在服务青年的某些方面做得很好,这就要求团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守土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既要在具体工作中更加自觉地把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有机统一起来,深化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快递小哥等工作项目,把工作资源、工作精力有意识地向基层一线的普通青年倾斜、向青年中的工农群众倾斜;又要不断提升政策实践能力,将党关于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的好政策宣传到落实到有需要的青年身上;还要积极响应社会热点,将新冠肺炎疫情下受影响的失业青年再就业、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做到涉及青年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关怀。
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深刻把握青年诉求,不断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高度自觉,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共青团要自觉对标看齐,全面领会党的建设百年经验,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坚定不移把握青年诉求、强化自身建设、深化改革创新。
当前,共青团改革已进入到全面深化和向基层延伸的关键阶段,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青年为本的改革理念,以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改实改、改出成效。在政治建设上“严”,始终恪守“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持续加强团干部成长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保持蓬勃朝气,展现清风正气。严格团员发展标准,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在组织设置上“新”,重构城乡社区团组织,解决单纯依靠传统单位建团不能广泛联系离散青年的问题,让工作力量跟着青年走。通过组织化、社会化、扁平化、群众化、网络化等方式,用共同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兴趣爱好等,对人员、资源进行再组织,提高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在活动方式上“实”,统筹校内校外团的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社会、感受生活。统筹线上线下的正能量和好声音,让团员在网上起到表率作用,不信谣、不传谣,做网上文明志愿者。调整工作理念,统筹社会资源,围绕创业、就业、学业等设计项目,从社会找帮手、找资源,长年坚持,形成品牌,切实提升大局贡献度、青年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作者系重庆市团校教务处处长)
编辑: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