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党史|红色掌柜——肖林的故事|庞国翔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03 17:08:24在革命战争时代,我们党有一批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专门为革命筹措经费的同志。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两岔场的地下党员肖林,就是从事这项地下革命工作的典型代表。他被称为“红色掌柜”。
1941年3月,地下党员、时在重庆民生公司物产部打工的肖林,奉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的指示,来到了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和钱之光向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党中央决定建立党的“第三战线”,也就是经济战线。周恩来向肖林宣布了南方局党委的决定:肖林从现在开始从事经商活动,组织关系归南方局单线联系。周恩来向肖林交代:这种经济活动,有公开的一面,同一般工商业者一样,合理合法,正当经营;又有秘密的一面,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是不公开的。做生意就是要赚钱,不要怕别人说你唯利是图。你赚的钱不是为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党的事业。
1941年4月,一家经营土纱、食糖、植物油等土特产商品的恒源字号商行在江津县城大西门附近的一条街道中开张,肖林出任经理。妻子王敏卿是店员,其实王敏卿也是党员。她从小就在白市驿读书,对江津很熟悉。江津城“恒源字号”很快赢利。到了1944年,恒源字号商行扩大发展为大生公司,经营业务又增加了五金、木材、西药等种类。在经商过程中,肖林夫妇认真研究国民党的经济政策的漏洞,与国民党斗智斗勇,左右周旋。从1941年4月至1946年5月,只要南方局下达指令,需要提钱,肖林夫妇总是绝对地保证满足。
肖林的商行,成了党的秘密金库。抗战胜利后,钱之光向肖林传达了周恩来的新指示:形势虽有变化,但地下经济工作的原则不变,仍然是随时需要,随时支付。钱之光告诉肖林:立即将公司全部业务转到上海,扩大业务范围。
1946年5月初,根据指示,肖林开始把自己的业务逐步向上海转移,成立了华益贸易公司,并在青岛、徐州、蚌埠等地设立了公司的分支机构。
当时,山东解放区缴获了大量黄金、美钞和法币,于是肖林将黄金、美钞和法币装入盛花生油的油桶内,秘密运到上海。美钞供华益贸易公司开展业务活动使用,法币由肖林转交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而黄金则由肖林全部改铸成上海通行的十两金条,交给了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华益贸易公司被称为“地下党的秘密金库”。这些钱,有的用于烈士的家属安抚,有的用于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补助,有的用于处境窘迫的知名人士的照顾,更多的则是交给了党组织。
华益宣告撤销时,肖林向中共中央上交的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当时上海刚刚解放,陈毅为此约见肖林。肖林趁机向陈毅报告,希望批准他留下三块银元,作为其从事地下经济工作的纪念。陈毅当场批准了肖林这一请求。
如今这三块银元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由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林一直在上海市工作,曾任多个部门的主要领导。
其实,肖林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一个诗词爱好者,他在江津开设“恒源字号”为党赚钱时,江津的进步书店“大公书店”还专为他出版了一本诗集叫《南山生长着》,印了2000册。这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麻痹敌人和掩护好自己。肖林作为我党地下经济工作的同志,为我党的地下经济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在巴蜀大地传颂。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