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党史|嘱妻继承革命志|钱国宏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20 09:27:39“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很多人都熟知这首《就义诗》,诗的作者是一个年轻的革命者——夏明翰。夏明翰烈士在就义前,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这首明志诗,而且还给爱妻郑家钧写了一封特殊的家书,信中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而是勉励妻子承继遗志、革命到底,读来令人震撼、动容!
夏明翰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湖北秭归。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五四运动中,他响应湖南省学联的号召,声援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0年秋,夏明翰来到长沙并结识了毛泽东,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夏明翰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他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部长。1927年春,他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长。同年6月,夏明翰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八七会议后,他参与发动了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初,夏明翰被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3月20日,夏明翰在汉口刑场牺牲,年仅28岁。
就义前,夏明翰烈士给妻子写了一封遗书——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曾说世上惟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帼国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信中所说的“红珠”,指的是夏明翰生前赠予郑家钧的一颗红珠,作为夫妻间的相思之物。“赤云”,指的是夏明翰的女儿夏赤云。
1928年初,夏明翰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部署“停止年关暴动”的计划。3月18日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毫不为之所动。在得知生命即将结束时,他忍着伤痛,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用半截铅笔,给异常想念的妻子和女儿写下了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夏明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真理和主义,他带着对妻儿深深的眷恋慷慨赴死!即使行将就义,他仍然笃定信仰。他坚信,未来“各取所需”的美好社会必定实现,革命事业必将代代传承,永远发扬光大下去。
郑家钧在丈夫离世后一直都没有改嫁,带着女儿一起生活了47年。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她能够将女儿独自抚养长大,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女儿也没有让她失望,成功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专家。郑家钧拒绝了组织上接她到北京去照顾的提议,继续留在长沙自力更生。她从来没有找过政府帮忙,也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直到郑家钧去世后,人们才知道她是靠帮别人糊盒子赚钱来养活自己的。
夏明翰烈士的这封信以及那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成为他留给后人最厚重的遗产,激励着数不清的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今天,我们重读这封信家书,感受到的依然是共产党人那钢筋铁骨般的革命意志,和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舍弃生命的“我将无我”精神。“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岁月没有减退这封信的光芒,它像火炬一样,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前行路!
(作者系辽宁省作协会员)
编辑: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