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鸡王更迭记|卢兆盛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20 22:14:39作者简介:卢兆盛,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在《湖南日报》发表小说,迄今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民晚报》《散文诗》《短篇小说》《杂文选刊》《三联生活周刊》《思维与智慧》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杂文、童话等千余篇,获省市级征文奖十余次。
早上起来,父亲告诉我,刀磨好了,水也烧好了,霸王关在鸡圈里的,动手吧。我犹豫片刻,问父亲:“还是要杀它?换老二可以吗?”父亲说:“算了吧,你娘硬要杀霸王,说过多次不能再让它称王称霸了。”
无奈,我不再磨蹭,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盛血的海碗后,便去鸡圈抓霸王。霸王似乎感觉到了末日即将来临,拼命挣扎,喔喔大叫,费了好大劲才捉住。
我左手牢牢抓住霸王的双翅,右手持刀在它颈上连划几下,血立马汩汩飙出,一部分飞溅出碗外。估摸着差不多了,才将它扔到地上。哪知它竟然站了起来,扑棱棱,歪歪斜斜冲出了厨房。
我傻了眼,这么多年来不知宰杀了多少只鸡鸭,几乎都是一刀了结,没想到这次却出现了意外。是霸王太大太重了,我掌控不够稳?还是自己于心不忍,下手不够狠?或许,二者都有吧。正准备补刀,霸王可能血已流尽,没走多远,终于倒地,双脚一蹬,一命呜呼了。
当天是父亲生日。头天晚上我刚回来时,父母正商量着次日杀鸡一事。杀一只公鸡是二老的共识,但在究竟杀哪一只这个问题上,二老产生了分歧,发生了小小的争执。
母亲养了10多只鸡,其中有2只公鸡,大的那只5岁多了,小的那只2岁半多点。按照鸡龄大小,父母分别以“老大”“老二”称之。
其实,所谓的老大,也就是家里鸡群的鸡王,父母早就不称其为老大,而以“霸王”代之。霸王一身黄毛,高大威猛,凶性十足,霸道得很,不仅把同屋的母鸡全部控制在手,而且还“染指”周围几家邻居的数十只母鸡——这些人家的公鸡几乎都是它的手下败将。
每天清早出鸡圈后,吃了“早餐”,它便趾高气扬地带着自己这群“妻妾”奔往屋后树林,到了傍晚才把这支“娘子军”带回来。而老二呢,一身红装,英气勃勃,相貌堂堂,却因慑于霸王的淫威,早上出圈后就独自跑到离家几条巷子的另一群鸡中,过着有家不敢回的流浪生活,以至于每天到了晚上,父亲或母亲才去将它赶回来。
好在那群鸡的主人就是我的堂嫂,她早已将老二视为自家鸡中的一员,随它混吃混喝;有时二老没空,堂嫂往往还得把它捉了送过来。天天如此,确实够麻烦的了。父亲打算借此机会把这个麻烦解决了,所以他提出要杀的是老二;不过,霸王每天将鸡群带到外面觅食,母鸡们除了生蛋、抱窝,极少中途回来捣蛋添乱,它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父亲想让它暂时免于“死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母亲与父亲意见相左的理由则更过硬更实在:霸王确实太霸道太霸蛮,把老二逼得无路可走,老二造成的麻烦其实就是霸王惹出来的,霸王才是真正的祸根。更为严重的是,霸王年龄偏大,已经不太适合做种鸡了。前不久,母亲挑了16个鸡蛋让一只母鸡抱窝,结果只孵出了5只小鸡;而堂嫂那窝鸡蛋18个,孵出的小鸡是18只,百分之百成功。这样的概率是极其少见的,简直就是奇迹。再说,老二年龄比霸王小,长相比霸王好,打鸣比霸王更响亮、好听,如果让它早点接班,就绝不会出现十多个鸡蛋只孵出几只小鸡的怪事。争执的结果不言自明,父亲最终同意了母亲的意见:霸王退出,老二接位。
鸡王易主之类的情形在乡间司空见惯,通常情况下,“王位”的夺得往往都是经过多番博弈厮杀、甚至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实现。但,如果主人一旦干预,鸡王随时都可以更迭,毕竟是家养的,谁上谁下,最终还是主人说了算。
当天傍晚,母鸡陆续回来了。母亲撒了小半瓢稻谷,一群母鸡争着啄食,霸王的失踪并没有引发鸡群的不安与混乱,给人一种天没有塌下来、日子照样过的感觉。
我倒是非常留意新鸡王的表现。太阳快落山时,母亲把它赶了回来,它还不知道“王位”已经留给它了。清晨的报晓啼鸣,我听得清清楚楚,虽然依旧那么高亢激昂,那么悦耳动听,但还是让我感觉到仍然有点儿放不开,或许它以为霸王还在吧,说不定它出圈后,还会照样离家出走。
果然不出我所料,早上,母亲一打开鸡圈门,新鸡王真的又跑到堂嫂家那边去了。一个礼拜后,我打电话回来,特意问了新鸡王的情况。母亲说,开始两天它还是往老地方跑哩,从第三天开始就没再跑了,现在不会再惹麻烦了。
在我们老家一带,家家户户都养鸡,且都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养一些公鸡。公鸡除了为自家鸡族传宗接代,还担负着农耕时代传承下来的司晨报晓的重任。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推进,后者的功能、作用已经越来越淡化了,甚至可以完全忽略无视。但,一个村庄,即便道路畅达、新楼林立,如果看不到了雄鸡矫健奔突的身影,听不到了雄鸡振翅引吭的啼鸣,那将是何等的冷清、沉寂、了无生气。
如同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那一声声雄鸡的啼鸣,同样承载着沉重的乡思、乡恋、乡愁……远离故土的游子的思乡梦里,定然常常萦绕着故乡雄鸡的声声啼鸣……
编辑: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