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纪晓岚与忠犬“四儿”|许华凌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20 23:31:39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纪昀一生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因“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而受到嘉庆帝御赐碑文表彰,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是清代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他豢养的爱犬“四儿”,则是“大忠”之犬,纪昀对此犬一往情深,传为史上佳话。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45岁,因“盐茶之事”被乾隆贬谪到乌鲁木齐从军。他的狗“四儿”紧紧相随,白天黑夜不离左右。史载,纪晓岚酷爱养狗,又因为家中只有三个儿子,故其爱犬得名“四儿”,可见纪晓岚是多么喜爱这只狗。在乌鲁木齐“佐助军务”的两三年里,纪晓岚养了几条狗作陪,以解生活苦闷。后来,因为要编修《四库全书》,再加之有朋友相助,乾隆将之召回。
在纪晓岚回京的时候,“四儿”紧紧跟随东归的车队,其他狗则不知去向。“恋恋随行,挥之不去,竟同至京师。”从乌鲁木齐到京城,这一走就是大半年啊!可见这只狗是多么忠诚了!
面壁思过,身处异乡。茫茫戈壁滩,困苦两三年。纪晓岚怎么可能会有心情漫吟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呢?在这孤寂落魄的日子里,纪晓岚和自家的几条爱犬为伴,度过了一段艰难困苦、倍受煎熬、饱经沧桑的岁月。在落难之际,那条取名为“四儿”的爱犬忠实地陪伴着纪晓岚,成了他患难与共的挚友。
更为令人感动的是,在回京的途中“四儿”也不忘保卫主人安全、守护财物的职责。一日过大山,车四辆,两辆在岭北,两辆在岭南,首尾无法兼顾。天色已晚,山道难行,无法集合在一处。大忠之犬“四儿”爬上山峰,独卧岭巅,居高左右观察守护整个车队。纪晓岚的行李包裹,除了纪晓岚谁都不能从中取出一物,否则“四儿”就会怒吼甚至还要站起来咬人。
纪晓岚感慨“四儿”的忠心,还给它写了两首诗:“归路无烦汝寄书,风餐露宿且随予。夜深奴子酣睡后,为守东行数辆车”;“空山日日忍饥行,冰雪崎岖百廿程。我已无官何所恋,可怜汝亦太痴生”。主人与爱犬情深如此!
然而,飘流沦落中相依为命的爱犬却在主人遇赦回京后不幸被人所害。这只狗没在长路漫漫中死去,却在回到京城的一年后死在了仆人的毒手里。
原来,纪晓岚谪戍去往乌鲁木齐路上,他的仆人赵长明、于禄、刘成功、齐来旺四人以为纪晓岚再无出头之日,很是怠慢。当看到纪晓岚很受将领们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几个仆人见风使舵,又开始假惺惺毕恭毕敬,前倨后恭,装模作样。“四儿”实在看不下去,对他们十分鄙视,一见他们偷懒就叫个不停。平日里这只狗看家护院守夜很是忠心,于是他们设计毒死了它。纪晓岚很伤心,厚葬“四儿”筑碑以奠,写道“义犬四儿之墓”。盛怒之下,纪晓岚挥笔书写了“师犬堂”三个大字,意在警示这四个人,告诫他们要师从“四儿”,向它学习大忠之德。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狗又是这些朋友中最为忠诚可爱的动物。“四儿”的忠诚义举令人感动,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人,更应该勤勉、宽宏、忠诚、守信、仁德,爱动物、爱自然、爱人类,积小爱成大爱,无愧于自然界灵长的称谓。我们从大忠爱犬“四儿”的故事中,难道不应该悟出些什么吗?
(作者系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新抚一校工会主席)
编辑: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