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与时间为敌|丁智良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28 15:17:34

只要心中存有梦想,每个日子都充满希望。

时光如白驹过隙,2021年即将过去。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一年不过是匆匆人生中又一段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光阴。但对我来说,2021年却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一个小有收获之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2021年4月,我的故乡系列散文创作计划入选岳阳市文联2021—2022年文艺创作重点规划选题;2021年7月,我的散文《仰望一座山》获岳阳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三等奖;2021年9月,我受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编辑之邀,担任七一客户端专栏作家;2021年全年在省市级报刊和七一客户端发表散文、文艺评论和言论杂谈20余篇。其中评论文章《使命•责任•格调•情怀》还于2021年11月被评为第三届湖南省文艺评论推优活动优秀文章,我前往长沙,以唯一的“江湖派”代表身份,与十余名学院派教授、博士同台领奖,也算初次在本省文艺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踵而来,让我心情激荡之余,难掩心底那份庆幸和欣慰。回首过去迭宕起伏的写作之路,不由感慨万千。

谁也无法否认,时光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它像无所不在的洪水,从四面八方无孔不入地围剿我们;又似隐形的饥饿狼群,撵得我们狼奔豕突、无处容身;更如上苍手中的梳子,反复篦过我们的肉体和精神,一点点篦掉岁月的芳华,令我们日渐消瘦、形容枯槁。为了抵挡时间的侵袭,我们不得不采取种种方法或工具来构建精神掩体,为自己赢得片刻的灵肉安宁。在众多工具中,我选择了文学。借助文学,记录下自己平凡生活中偶尔的灵光一闪和若干自以为有意义的片段,填补生命被一丝丝抽离躯体的空虚,为自己构建和支撑起一片小小的的精神憩园。不管红尘如何浑浊、世路怎样艰险,我始终固守着心中这片阵地,在其间放纵情感、抒写心灵,使自己不致沦陷于僵化、刻板、琐碎和庸常的泥沼。

我对文学的敬慕与爱好,源自小时候爷爷和父亲酷爱看书的影响。整个学生时期,我都处于追摹之中,虽然也获过几个小奖,但所作文章只能称为作文,尚沾不上文学的边。参加工作后,最初几年从事文秘工作,虽然也是与文字打交道,但仅写些应景的公文和新闻稿。直至1999年5月,我在《人民代表报》发表了第一篇随笔杂谈,方才真正开始具有文学意义的创作,一直断断续续延续至今。正如恩师余三定教授(原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在我的散文随笔集《血性的河流》序言中所言,我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那种才华横溢的文学天才,只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或遇到问题,思维与现实碰撞,真正有了感受和感悟才进行创作,很少刻意为文。

流光容易把人抛,弹指青春逝,倏忽鬓已霜。转眼已在这莽莽尘世厮混四十余个春秋,涉足文学创作也有二十多个年头。然因生性疏懒,加上办案工作繁忙,其间有几年还停止了创作,差点放弃文学。近几年来,随着年岁渐长,眼见得师友们在各行各业成绩斐然,转而检点自己半生履痕,几乎一片空白,方幡然醒悟过来,心中时常泛起时不我待的焦虑,于是捡起搁置已久的笔,重新开始写作。

只是近年来大女儿上初中和高中,早晚都要接送,每天晚上要侍弄小女儿到她睡着,白天忙于公务,周末还要分别接送她俩去补习或学特长,时间表排得几乎要爆。因此用于文学创作的时间几乎没有,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从时间缝隙里挤一点点。而我又非文思泉涌、倚马可待型作者,我反应慢、思考慢、打字慢,可谓“声声慢”。我的创作是碎片化的,有时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从动笔到写完再到修改完毕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效率低到令人绝望。幸好我并不急功近利,写得再慢也坚持不辍。其中甘苦,只有自知。但我仍然坚持了下来,不断前进,创作领域逐步从杂谈随笔扩展到散文和文艺评论,还计划进军小说创作领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丁点进步,我都发自内心地欢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坚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够坚持,必然会有收获。就如种田,只要坚持耕作、播种,总会有点收成,说不定哪天就能给我个惊喜。譬如2021年,就给了我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让我在庆幸自己坚持在文学之路上走下来之余,也对未来的文学创作之路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憧憬。同时也深深感谢众多师友,在我失意徬徨时,给我安慰和建议;在我欲振乏力时,给我支持和扶持;在我偶有收获时,给我鲜花和掌声;在我躅躇不前时,给我鼓励和指引。

时间之兽不断吞噬着我们的青春和岁月,纵使心中有万般不甘也无可奈何。而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以笔为枪、以文为旗,挺身与之鏖战,从它嘴里慢慢夺回那些尚未消融的关于故乡、童年、亲人、好友、旧物等原初记忆片段,并剥开其外衣,获取对世间万象、人情冷暖的独特感悟,用以温暖和慰藉自己的心灵,使之有所依托、不致在长久的尘世漂泊中日渐空虚、迷失。我知道,与时间为敌,注定会一败涂地。但至少,在闭上眼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我能够告诉自己:伙计,你已经努力了,不必过于遗憾!这就够了。

过去已去,未来未来。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是把握当下,珍惜每分每秒,不让它轻易溜走。再见,令人心情激荡的2021;来吧,充满未知和可能的2022。期待一场更加酣畅淋漓的战斗,也期待收获更多惊喜和感动!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岳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编辑:郭羽,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