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英才故事|李伟:唤醒乡村的“诗与远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1-12-30 10:48:52

为讲好重庆英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生动故事,重庆市推出系列英才人物宣传。近日,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重庆海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

500亩荒地能变成什么?在重庆海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的努力下,500亩荒地变身为农业部蔬菜标准示范园、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还成为重庆市知名智慧农场。曾经差点破产的他,也一步步成为沙坪坝区“富民兴区贡献人物”,“沙坪坝区领导联席服务专家”,沙坪坝区优秀政协委员。

2021年12月初,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村七彩祥耘·开心农场,风车摇曳,彩旗飘飘。

一望无际的大棚里,满载蔬菜的小车来来去去;田地里的小学生兴奋地捧着亲手挖出的土豆;一位位游客从彩虹般的滑道上飞冲而下……

面部黝黑、背部微弓的滑草场管理员吴桂成身挎腰包背着手,咧嘴笑着,迎接飞向终点的客人。

吴桂成是土生土长的龙泉村人,从小就跟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偏僻荒芜的家乡会成为城里人的“诗与远方”,常常游客如织。

他更没想过,年过半百的自己,还能“再就业”,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归功于“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乡村领军人才类别)李伟和他带领的团队。

放慢脚步 唤醒土地价值

2010年,曾是一名期货交易员的李伟,转身投入农业,选择了“慢下来”,而且选择了最慢的绿色农业。

“那时候食品健康越来越受人重视,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可高出数倍。”李伟说。

为此,在中梁镇龙泉村流转了300多亩荒山与耕地后,李伟开始按照绿色蔬菜的种植标准整治土地,但仅流转、整治土地就花光了200多万元的前期资金,另外还有大量水渠、道路、沟壑等建设项目需要追加投资。

好不容易蔬菜上市了,但绿色蔬菜市场鱼龙混杂,开心农场产品虽好却缺乏公信力,导致大量蔬菜滞销。再加上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李伟几年的辛苦经营付诸东流。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太慢”,久久没有见到回报的重要合伙人提出了撤资。

在最初的困境里,李伟也想过要放弃。但面前是眼巴巴期望他带领大家致富的乡里乡亲,脚下是多年打拼的心血,“我也能走,但是怎么能走?”李伟无法割舍,为了凑齐资金,李伟抵押过住房,离破产只差一步。

“现在的学生都是五谷不分,如果能在你们农场开农业科普课,肯定受欢迎。”李伟送菜途中,一位学校老师随口的话让李伟看到了转机。

从种子发芽到瓜熟蒂落,李伟设计出了数十个与农业有关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们能在实地学习、感受到农作物的来历以及农作物身上的故事。

开心农场摇身一变,成了重庆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普基地。随后,李伟顺势打造亲子乐园,开展亲子游项目,让农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开心农场也成为沙坪坝打造的歌乐山国际慢城中最重要的业态之一,2019年还被评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示范基地。

激活人才 破解乡村“贫血”困扰

从种植蔬菜到打造出全市知名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亲子农场,这条路,李伟走了10年。

在这10年里,李伟经历过土地分租模式失败、“大棚房”整改拆除、合作伙伴“撤退”等至暗时刻,但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不是产业做得多大,而是让上百位村民有了新的致富之路,让年轻人、有才干的人,回到了乡村。

“乡村振兴最大的短板是人才。”李伟感慨道。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贫血”,龙泉村也不例外。

“曾经的龙泉村,基本都是荒地和‘烂包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农场也很难招人。”说起曾经的人才困扰,李伟印象深刻。

如何破局?调动村民的力量。

“农业创业、乡村振兴,一定要和当地农民朋友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李伟看来,通过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仅能解决企业发展对员工的需求问题,也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为解决用工难题,农场开始招聘村民“季节性上岗”,农忙时他们是普通村民,在农闲时就变身为农场员工。

后来,农场还与龙泉村开展村企联营,开启“订单农业+认养农业”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扶持周边100户农民发展家禽养殖业,聘用当地农民承担农产品的简易包装和配送工作。

从濒临破产到单日游客最高接待量突破6000人次,李伟的农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龙泉村发展的希望。

如今,农场已吸引十余名当地年轻人返乡,解决了10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许多大学生也选择在农场就业,人才短板逐渐补齐,“贫血”问题也得到缓解。

“而且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持。”李伟介绍,今年重庆出台了《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措施》,涵盖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育、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等六大方面,为众多乡村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解决了后顾之忧。他相信,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乡村,发掘乡村的价值。

输入智慧 激活乡村新动能

近些年,李伟打造了一个智慧武器,一个能对面积已扩张至500余亩的开心农场进行智能化管控的智慧农业系统。

每时每刻,这套系统都在检测农场内土地的酸碱度、温度、湿度等数值,何时何人在哪片区域进行灌溉、剪枝、防病虫操作,都能进行自动预判与安排。

而智慧武器不但让李伟高效管理农场,也让更多人成为“农场主”。

李伟拿出手机,点开品耕田园APP,阳光下,正在田地里生长的豌豆苗,郁郁葱葱,鲜翠欲滴。

“我们农场提供租地服务,用户可以自己选择种植的蔬菜类别,可以通过APP对自己的‘农场’进行24小时远程监控。”在闲暇时,用户可以回到农场,住进周边民宿,现场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护理情况,而平时,则可通过手机,沉浸式的体验作为“农场主”的乐趣,还可利用平台共享集市,开展物物交换、期货交易。


“农场兴,龙泉兴。开心农场不仅让乡村风貌改变了,更让当地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曾邦伦说。

如今,这里,已不但是城里人的“诗与远方”,更是村里人的“诗与远方”。

400余户家庭因开心农场增收创收,近50户农民在李伟的带动下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等经营项目,龙泉村村集体经济项目也与李伟的雪鼎农业生鲜运输项目合作,每年能为龙泉村带来数十万元的收益,为龙泉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开心农场就是要让城里人和村里人,都开心。”李伟兴奋地说。在大棚里,与李伟一起劳作的乡亲们,眼里满是幸福。


编辑:龙宣辰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