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红岩家书④丹心铁骨红梅赞 赤胆忠魂青史扬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1-04 11:27:04

胡其芬:“最后的报告”

胡其芬(1919—1949),中共党员,湖南湘潭人。1941年胡其芬调延安鲁艺学习,毕业后留在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1945年重庆谈判时,她作为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随周恩来到重庆,后转到南京。1947年春,胡其芬秘密回到重庆,任基督教女青年会总干事,广泛联系上层妇女和社会名流,后经刘国鋕介绍成为四川省财政厅厅长何北衡的家庭教师,以作掩护,其在党内担任重庆市委妇委书记。1948年4月,胡其芬不幸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看守所,时年30岁。

胡其芬代表狱中同志通过看守黄茂才带出的最后一封信,是一封极为珍贵的、被称为“最后的报告”的文献资料。“每个人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狱中同志那种急盼被营救的求生欲望是何等强烈,哪怕是“一线生的希望”。写这封信时,国民党顽固派已开始对狱中同志进行分批屠杀,而且“第三批传命令已下,可能周内办理”。

就在这封信送出去一周后,大屠杀骤然而至,被关押的同志们悲声壮绝、仰天长啸!烈士为信仰洒下的鲜血,洗去了重庆这座城市的最后黑暗。

2007年7月17日,一场因特大暴雨导致的山洪让当年狱中同志为越狱而做的准备浮出水面。当年狱中同志为了找到一根钉子、一块铁器要花多少功夫,又要有怎样的耐力,我们简直难以想象。16根钉子等物品,饱含着狱中同志对生的渴望!这些物品记录的是革命者面对困境从不丧失的希望与积极反抗的精神,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绝不轻言放弃生命。

从被捕关押坚持斗争到策反看守,打通狱内外通道,送出最后的报告,胡其芬同志从未停止过为党工作。胡其芬同志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所在。胡其芬烈士犹如空谷幽兰,一身傲骨,纯洁芬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许晓轩:“先忧后乐”

许晓轩(1916—1949),中共党员,江苏江都人。抗战初期,许晓轩到重庆做工运工作,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兼《青年生活》杂志发行人,后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0年4月,许晓轩被捕,曾被关押在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白公馆看守所。1941年,许晓轩利用劳动机会在息烽监狱的核桃树上刻写了“先忧后乐”。他坐牢9年,没有一点消极悲观的情绪,对新中国充满向往。1949年11月27日,许晓轩牺牲,时年33岁。

这封家书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对父母的孝敬,对兄长、妹妹的关心和对妻子的歉疚。这封家书曾在央视《见字如面》等节目中被诵读,在场观众无不深受感动。

在息烽监狱,“在雕刻部劳动时,周养浩(国民党特务)要在牢房院中的两棵树上,一棵刻‘忠于党国’,另一棵刻‘先忧后乐’。许晓轩同志刻完‘先忧后乐’四个字后,故意把梯子蹬坏摔了下来,割破了手,所以他只刻了‘先忧后乐’”。

被押在重庆白公馆看守所期间,许晓轩被罚在所外做工时,曾带回一株石榴树苗,种在白公馆看守所的放风坝上。

“要让它长活”,在许晓轩与难友们的精心呵护下,这棵石榴树成活了,成为现在白公馆看守所一棵有生命的物证。为此,许晓轩被戴上镣铐关进地牢。特务说,他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中共党员。

如今,石榴树年年开花结果,象征烈士的精神永生。

许晓轩和姜绮华的婚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但婚后他们的感情却很好。

女儿许德馨开始说话后,不断向母亲问起父亲,姜绮华老人讲道:“起初孩子小不懂事,后来孩子渐渐大了,看到堂哥哥、堂姐姐和表姐都有爸爸,就问我,她的爸爸呢?我起初总是瞒着,你爸爸在远处做事,不能经常回来,但是他一定会回来的。孩子一次一次地问,让我的心一次一次像被刀一样地绞,后来终于不得不含着眼泪告诉了孩子爸爸被抓了……”

许晓轩用生命为国家民族守志,姜绮华用一生的孤独和艰辛为烈士守情。她的守候,并非为了求得所有人的认同,却必然会得到所有人的敬佩!

朱世君:“真金不怕火烧,巾帼不畏严刑”

朱世君(1921—1949),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人。1946年朱世君在开县简易师范学校教书时加入进步团体“民主联合会”,1947年在开县铁桥乡中心校做教师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她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在学生中教唱进步歌曲,传播革命思想,并以多年薪金积蓄,支援川东武装起义。1948年4月,朱世君被捕,旋即被押送到重庆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后转押至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牺牲,时年28岁。

这封给哥哥朱世祥的信,是朱世君被逮捕后在重庆警备司令部看守所,通过同乡同学探监的机会送出的。

“请你放心。我已经作好思想准备。”朱世君这样告诉哥哥,因为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她就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准备。

“他们要我交出同伙……我什么也没有说。真金不怕火烧,巾帼不畏严刑。我什么也没有说。不管他们使用什么手段,永远也莫想在我身上有所得。”面对关押、迫害,朱世君有着一种天然的决绝。作为革命者,她鄙视背叛,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出卖自己的同志。敌人不知道,想要朱世君开口,比登天还难。因为,朱世君从来都是一个意志坚定、敢于抗争的女性。

“我多么盼望你来看我,但又不愿你来。”入狱后的朱世君不愿影响他人,也不愿意让亲人为她担忧。被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期间,她在给哥哥朱世祥的信中说:“请放心,我生活得很好,相信我没有过错。”殉难前,她又在给哥哥写的第二封信中说:“你知道吗?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形势,我们还有出狱的机会!”然而,1949年11月27日,疯狂的国民党反动特务对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的革命志士实施了屠杀,朱世君烈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最后,希望你要继续我们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朱世君有过恋爱生活,但想等到大家都可以愉快、高兴地唱歌时再结婚,可惜她没有等到。她很喜欢跳秧歌舞,认为双手不断跳动挥舞出的节奏,才是生命顽强向上的美丽旋律,可惜她再也没机会跳了。她把这一切想实现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哥哥的身上,希望哥哥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

编辑:陈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