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唱给妈妈的歌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1-10 16:57:01徐淑清/邵明翔 摄
她,曾是万州区鸡公岭小学的数学教师,原小万县市政协委员;
她,既普通又平凡,一生都在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她,既温柔又刚毅,不求回报地用自己的情与爱,将我们兄妹养育成才。
她,就是我这一生可亲可敬的妈妈——徐淑清。如今, 90岁的妈妈虽满头银发、皱纹显现,但依然掩隐不住年轻时的端庄、美丽与坚韧。
桃李满天下
作为一名知识女性,聪颖、勤奋、好学,伴随了妈妈的一生。
在此生唯一奋斗的职业——小学老师岗位上,妈妈虽然没有可以历数的伟绩,但她用时间和实践诠释了什么是勤奋努力、什么是因材施教、什么是乐于助人。
她对学生一视同仁、严格执教、精心育人。对学业优异的学生,她培优拔高,诲人不倦,让学生“锦上添花”;对学业较差的学生,她因人而异,主动“开小灶”,帮助学生补齐短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妈妈自己出钱,买铅笔、削笔刀、练习册等学习用具,奖励学生。
关爱有加,也是她对学生不变的准则。她曾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垫付过学费,争取过助学金;为生活困难的学生买过短袖、棉衣和鞋子等;更为学生闹矛盾的父母做过调解,使学生的父母重归于好,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记得我小时候,有多少个夜晚,妈妈都在学校加班加点,研读教学资料、设计教案、钻研教法。有多少个周末和节假日,妈妈都深入学生家中家访,与家长商量培养学生的方法和计划。有多少个寒暑假,妈妈都不顾严寒酷暑,放弃休息,参加培训教学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妈妈培养过数千名学生, 这些学生遍及巴山蜀水、国内海外,遍及工、农、商、学、兵、医、教等各行各业。
现在,她虽然离开了心爱的教学舞台,但一说起她的学生,妈妈依然能够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各种情况。每当听见来自她学生和家长的声声问候,她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她教育实践的杰作,都是盛开在她心底的鲜花。
“人到老,活到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妈妈始终把“终身学习”贯穿一生。哪怕到了耄耋之年,她都坚持着阅读、书写的好习惯。
在80岁高龄时,妈妈仍能书写一手娟秀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在万州区图书馆,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哪位年龄最大,但我相信最勤奋的读者中,必定有我的妈妈。
相伴爱一生
作为一位待人和善的女性,善良和仁爱贯穿了妈妈的整个生活,也贯穿了她与爸爸爱的一生。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每逢领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匆匆赶往邮局。她要给没有固定收入的外婆和我舅爷爷邮寄生活费,给读书的弟弟和妹妹寄学费与生活费。她用实际行动,教育我们什么是“百善孝为先”、“尽孝不能等”。只有尽心尽力对待长辈,才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丈夫,妈妈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无怨无悔。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患上了高血压,但他工作强度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医生就叮嘱妈妈,一定要让爸爸保证每日充足的午休时间。
那时,我们家住在大院,中午时分,放学回家的孩子多有吵闹。为此,妈妈就搬一个小凳子坐在爸爸的卧室门前,小声提醒孩子们动静小点,保证爸爸能休息好。
爸爸年过古稀后,又检查出患膀胱癌。妈妈在胆结石引起胆囊萎缩、全身发黄的情况下,放弃了自己的及时治疗,却积极张罗爸爸看病。她一边积极联系医院、寻找好医生为爸爸做手术,一边又温柔地安慰鼓励爸爸战胜病魔。面对多种膀胱癌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妈妈多方与专家、医生协调后,果断决策——抉择了当时手术对爸爸机体伤害最小的生物灌注疗法,而不是当时通行的放疗和化疗。这样既遏制住爸爸癌细胞的生长,又减轻爸爸的痛苦,显示出了妈妈的智慧和坚韧。
出院时,为避免因手术增加爸爸的心理负担。妈妈请医生开了两个诊断书。一个是——膀胱息肉,由爸爸自己交给组织。另一个是真实病情——膀胱癌,由妈妈自己向爸爸的组织汇报实际情况。
13年后,爸爸病故时,都不知道自己曾患过癌症。就是这样,在妈妈的精心呵护和关爱下,一次次挽救了爸爸的生命。最后,爸爸以85岁的高龄,才告别了他的亲人们。
90岁妈妈切生日蛋糕 /邵明翔 摄
爱无声情至深
对四个子女的养育,妈妈不仅做到了让子女吃饱穿暖,还注重对子女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品德教育。
妈妈经常给我们讲睡前故事,让我们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物候万千。我们的启蒙读物——注音绘本《我的祖国》,就是从睡前故事中来的。
为让我能写一手好字,在书店买不到字帖的情况下,妈妈多次拜托她的同事郑兴中,当我的书法老师。其实,母亲的字也写得非常娟秀,但为让我得到更好、更规范的书法教育,母亲还是让更专业的郑老师代为教我。
郑兴中老师会多种字体,除了钢笔字外,毛笔字也写得流畅美丽。在母亲的拜托下,郑新中老师会在我练习本的第一格做示范,这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一本字帖,我就照着郑老师的示范模拟练习。如今,我的一手好字,都来源于母亲用心良苦的安排和郑老师的悉心教学。
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下,妈妈还一手抓思想品德的教育。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我18岁时收到的“成人礼”——一次严肃的谈话。
爸爸作为一名1942年入党的老党员,是这次谈话的主讲人。他从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谈起,讲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并对我进入大学后提出要求——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争取在思想上、组织上入党。这是我第一次接受的较正规的党课学习。妈妈作为谈话的辅导员,则从学习入手,嘱咐我要不断学习,追求进步,做一个栋梁之材。
正是在爸爸妈妈的教育、帮助和引领下,进入大学,我就立刻向学校党组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写下了鲜红的入党申请书。也正是这种优良教育的传承下,我的儿子在大学期间,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妈妈对我们的爱,润物无声又伟大至深。
大儿子邵宏林喂妈妈吃长寿面/邵建平 摄
为使我患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的弟弟能站起来走路。妈妈多年来不离不弃,背着弟弟四处寻医问诊。为防止弟弟腿部肌肉萎缩,妈妈专门去梁平县(今梁平区)订做竹凳子,让还不能杵拐杖的弟弟,杵着竹凳子练习走路。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妈妈坚持不懈地监督着弟弟用竹凳子走路。这期间,不知杵坏了多少根竹凳子,这才保住了弟弟的腿没有完全萎缩。天冷了,妈妈怕弟弟腿脚血液循环不好,又怕被汤婆子(热水袋)烫伤,妈妈就把弟弟的腿脚抱在怀里捂热乎后,她才舍得休息。
长大后,妈妈又让弟弟练习杵拐杖,在这看似严厉的监督,实则保住了弟弟的行走能力。
如今的弟弟,拄杖行走,学艺怀技,娶妻生子,后继有人,并取得2006年重庆市残疾人运动会75公斤级举重第二名的好成绩,妈妈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年近花甲之年的弟弟,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都泪眼婆娑。
这一生,妈妈简朴节俭的生活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已成为我们的家风,在儿孙辈身上继承传扬。
我在妈妈九十大寿时,作过一幅寿联——
上联: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千树结硕果;
下联:含辛茹苦扶老携幼惠泽五代传懿德。
横联:福寿满堂。
编辑:李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