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香水太平洞的故事|谭腊梅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1-14 21:25:13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铃乡石笋村(原香水乡五星村)油罐沟山顶上有一个硝洞,洞口石壁上写着“太平天国,天下太平”八个大字,相传此洞原是太平天国时候的兵工厂。我在多年前去金铃乡采访时,曾听当年参加开洞的王大春老人讲过香水太平洞的故事。

太平军驻扎熬硝

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带着部队到达石柱,并在石柱驻扎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有一支几十人的小分队到香水油罐沟山顶上的一个空旷的山洞里驻扎下来,并在洞内熬硝制造火药、火枪等,有时也把熬出的硝带出洞外卖钱,或者换取生活用品。石达开率大部队离开石柱时,这支小分队没有跟随撤离,而是留在了洞内,他们在洞口石壁上写下了“太平天国”四个大字,以洞为营,长期驻扎。从此人们称此洞为“香水太平洞”。

太平洞离村庄很远,这伙人开始也与土家农民和谐相处,生活所需粮食、蔬菜、肉类等物资,他们都是拿钱找村民买,或者用硝换,没有扰民现象。

土匪云集扰民

几年后,洞内的人越聚越多,三山五岳的人都跑来入伙,还搭建了两个戏班子,本地一些游手好闲的村民和路过香水的外地人都稀奇洞内的生活,纷纷入洞。后来,原先太平军的几十人已经不能做主,洞内物资都被外来人强占,太平洞变成了“土匪窝”。而且,这伙人不如太平军那样规矩,经常晚上出洞偷粮食,偷猪、牛、羊等,并逐渐由晚上偷发展为白天抢,烧杀抢夺,奸淫妇女。香水附近的村民整日提心吊胆,女孩子不敢出门,村民不敢独自上山干活。村民辛辛苦苦耕种的庄稼,还没完全成熟,就被土匪抢收。村民对此愤恨不已,报告了官府,可官府也无可奈何。

村民与土匪的矛盾升级源于一个女子。当时的石笋村,余、彭在当地是大姓。余家的一个小伙子刚好与彭家姑娘定了亲,准备完婚这年,如花似玉的姑娘却被太平洞的土匪抢了去,这可激怒了余、彭两大家族。两大家族多次商议,想驱逐这帮土匪,可哪有办法能敌过土匪的刀枪呢?

村民封洞平匪

在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洞内正在狂欢,洞外的全体村民却悄悄做着准备。村民分成两个组,分别把洞口、洞尾周围的大树全部砍下,剥去树皮,把整个山头的树干、石头、泥土运到两个洞口边。一切准备就绪后,一个姓余的村民就到洞里以要求洞内八名当地人出洞吃家族团年饭为由,诳出八个本地人。待八人出洞后,村民迅速在两头同时封堵洞口。

首洞和尾洞相距三公里左右,都是下洞,也就是说进洞后就得沿陡峭的石梯一直往下走,至少有50米高的石梯。首洞的洞口较大,村民将山上剥了树皮的直径两尺多的松树杆子插进洞内。剥了皮的松树杆子很滑,里面无法把树杆推出来。刚开始,外面的村民放进去一根树杆,里面的土匪就收一根,后来插进去太多了,土匪毫无办法,洞口很快被封住,村民再用石头、泥土填满洞口,彻底封死。确认万无一失后,有人准备把“太平天国”四个字擦掉,可怎么也擦不干净,于是就在“太平天国”后面再加上“天下太平”四个字,意思是封住了此洞,从此天下太平了。

尾洞的洞口较小,人们先用一口很大的棺材堵住洞口,因为也是下洞,里面的土匪拉不进去也顶不出来。村民又用石头、泥土塞满,最后栽了一些竹子在上面。如今,满山都是树木、竹子,已经找不到当年的尾洞了。

人力开洞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曾经两次组织人上山开洞,可都没能成功。1955年,政府组织一批人上山开此洞,因为是下洞,洞内的石头、泥土无法外运,就在洞内把左边的泥土转移到右边。结果没挖多远,右边堆积的石头、泥土又垮下来堵住了辛辛苦苦挖开的洞穴,还险些出了人命,只得罢手。1965年,政府再次组织人上山开挖此洞,这次不从洞口开始挖,而是在首洞洞口的下面打腰洞,可当时条件有限,腰洞打进去10米左右也不得不停工了。开洞工作便就此搁置。

寻洞考察探险

几十年来鲜有人去过此洞,村民砍柴都不走这座山,灌木荆棘丛生,山上已逐渐变得没有路。我请了三个当地人用镰刀开路,边砍边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爬上山顶,之后为找到洞口又费了不少周折。

我们有的拿着手电筒,有的打着火把,小心翼翼进入洞口。洞口的石梯已经被泥土盖住,又有泥浆,导致前行路面很滑。往洞口石壁看去,左边石壁和洞顶上写着“太平天国,天下太平”八个大字,当时村民对太平生活的渴望由此可见一斑。只是,当我们沿着开洞人当年的轨迹往洞内深入时,只进到10米左右就走不通了,探险之旅就此遗憾结束。

(作者系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副主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郭羽 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