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元宵节——古代情人节|邓训晶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2-15 11:56:59作者简介:邓训晶,四川省作协会员,有近千篇散文随笔诗歌在《解放军报》《四川文学》《中国建设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华西都市报》《天津日报》等报刊发表。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或灯节。这个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节日,把春节的欢乐激情推向最高潮,在这夜,“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元宵节礼花,在天空尽情绽放。自古以来,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它是古代情人节。
古代,年轻女子平时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或是穷家小女,元宵之夜都可以出门观灯。这时无数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借赏灯观花之名,“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彼此心照不宣,寻觅意中人。看见心仪之人,就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如果对方有意思,就会留下联系方式,然后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让我们穿越到古时候的元宵节,看看有多么浪漫,多么有趣,领略一下古代情人节的悲欢。年轻时的欧阳修在一年元宵节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哎,人呢?才一年啊,怎么就不见人影了?欧阳修哀怨地说。这个满腹经纶的政治家,竟写出了柔情似水的相思词。词中清楚地写到,去年的花市灯光明亮,繁华热闹,与美丽的姑娘在灯火阑珊处相见。月光柳影,朦胧清幽,两情依依,情话喁喁,那情那景,此生难忘,约定今年再见;可是今年月依旧,花依旧,灯依旧,自己依旧,却不见去年的伊人影,旧情难却,惆怅忧伤,一往情深何处诉?真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看与苏轼有“苏辛”之称的豪放派诗人辛弃疾,也在元宵出来“相亲”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满街的灯火,满街的花海,满街的游人,满街盛装的美女,可是诗人却在千百次地寻觅,但他心上的佳人不知在何处,芳踪难寻。长街长,烟花繁,挑灯回望,就在这失望、伤心之际,不经意间回头时,诗人却看见姑娘如仙子般静立在灯火深处,是她?是她!月色婵娟,她未归去,她在等我,此时此刻,惊喜的诗人,仿佛听见“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的呢喃。
李清照的爱情也始于元宵节。17岁那年的元宵灯会,李清照跟闺蜜结伴去观灯,与赵明诚在绚烂的灯市中不期而遇。早已名动京城词坛的李清照,是赵明诚的偶像,他是她的铁杆粉丝。凡是李清照的词作,赵明诚每首必读,仰慕之极,所以这场相遇是偶像与粉丝的隆重邂逅。元宵之夜,李清照“娥眉淡扫粉轻施,朱唇一点惹人痴”的美貌,以及她的才华横溢,让赵明诚一见倾心,之后茶饭不思。善解人意的赵父,差媒婆去保媒,终得李清照芳心,李家与赵家喜结秦晋之好。后来李清照和赵明诚举案齐眉,共读诗书,把一卷深情打磨成了金石古籍,诗意温馨。
古时元宵节,赏花观灯时一场场浪漫邂逅,成全了无数的少男少女,所以元宵节不愧是古老的情人节。如今“元宵牵着年离去”,它是新年最后的庆典,牵一盏明灯回家,照亮古今世界。
编辑: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