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的三个价值维度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2-21 15:05:00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我们党百年来宝贵历史经验,将坚持人民至上摆在突出位置。会议明确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宗旨的光辉体现。
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应从两方面具体把握。一是如何理解“人”?二是如何把握“本”?
哲学层面的思想理论底蕴。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明确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从而进一步科学揭示出人在劳动中,可以将自己内在尺度即主体需要运用到对象上去,把客体改造成满足自身需要之物,为人们正确探索主体尺度、把握主体需要的内在动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时代诉求。中国历史上可贵的人本理念不仅提出了认识的标准问题,更阐明了“人贵于物”的重要思想。春秋时期墨家学派认为考查某种主张与言论是否符合社会治理等实际情况,应坚持人本理念,即从能否给国家、人民带来好处为重要标准。这正是我们党恪守以人为本价值尺度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也正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搞好疫情防控的崭新时代诉求。
恪守人民主体的价值理念
坚持人民至上,还要进一步恪守人民主体价值理念,保证人民主体地位不弱化、不偏移、不动摇。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样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不懈奋斗,取得新的辉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人首先不仅“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更重要的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正是这种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既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主观及客观世界,又在人与人之间构成各种社会关系,从而永续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由此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主体与认识主体,是创造历史动力之历史主体,也应成为获得生存与发展利益的价值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弘扬创新的时代诉求。我们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关于人民主体性思想,鲜明凸显出人民群众作为多维主体的内在统一,一以贯之地坚持着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立场,毫不动摇地恪守着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伟大而正确的执政理念。
满足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
坚持人民至上,核心在于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即必须认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全党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正确坚持和创造性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利益原则,不仅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而且将其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理论与实践统一中揭示了利益原则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物质动因,进一步从性质与宗旨上表明为人民谋利益是党产生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凸显出共产党人鲜明的党性原则。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着眼点和着力点。人民利益是个集合概念,主要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两个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方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同促进着人民利益的整体实现。同根本利益这种长远性、终极性、抽象性利益不同,直接而现实的利益指当前利益、具体利益、实际利益,即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具有多样性、细小性、发展性等特征。诚然,“着眼点”应注重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着力点”却应关注人民当前利益、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这更是理所应当的。
注重二者联结统一,才能避免理论上的割裂与实践上的误区,防止各种形式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出现,准确把握人民利益的现实规定。因此,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还应多从一些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入手,包括扩大就业渠道、坚持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治理违法施政、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反腐倡廉等。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在新时代里切实经受住“四个考验”,有效化解“四种危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
编辑:陈一豪 冉开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