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神秘的中坝遗址|秦勇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4-28 14:32:08即使寻遍全世界,也难找一个连续不断地承载5000年古代文明发展史的古遗址。
可是,重庆忠州的“中坝遗址”,正是这样一个特例。
中坝遗址考古现场 忠县博物馆供图
中坝遗址,位于忠县县城正北约6公里㽏井河两岸的台地上,是一部由房屋遗址、窖址、墓葬和生活用品堆积而成的“无字史书”,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三峡库区最具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㽏井河发源于梁平南境,自北向东南流经忠县县境,在忠县县城东北约3公里处注入长江。㽏井河上游名黄金河,在忠县黄金镇绍溪与同发源于梁平西南、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忠县县境的戚家河合流后,始称㽏井河。
㽏井河在羊子岩峡谷又称㽏井沟,出羊子岩峡谷后,形成较为宽阔的河谷地带,东有李公山,南有灶北山,西有凤凰岩,北有甘田坝,中坝遗址即处于该群山环抱的河谷地之间。
忠县㽏井河 摄影:余鸿
中坝遗址东西最宽150米,南北最宽14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由于河水的常年冲刷,该遗址的主体部分已沦为河床左侧一座面积7000平方米的孤岛,人称“中坝”,故称中坝遗址。
中坝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达12.5米,文化层多达45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清、明、宋、唐、南朝、汉代、周代、夏商时期和新石器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人在此生产生活,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没有大的缺环,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1997年至2002年,考古队对中坝遗址连续6年进行发掘,共计发现灰坑、灶址、作坊、墓葬等各类遗迹数千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瓷器等标本20余万件。
中坝遗址出土的石器 忠县博物馆供图
在这通史性地层堆积的中坝遗址,还发现东周时期的房址41座,这是在重庆峡江地区首次发现东周时期房屋遗址。从遗迹可以看出,房址多为三开间,有门道相通各间,墙体为夯实的泥墙,房址与房址之间有室外活动面。
中坝遗址南边由于河水的冲刷,暴露出不少被火烧后的相当坚硬的陶窑底部(窑床)的遗迹。考古队在此发掘出峡江地区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汉代龙窑。这座龙窑头大尾小,由火门、火膛、火道、窑膛和烟道组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中坝遗址,考古队发掘出宋代窖藏,出土108件宋代瓷器和铁器。这批涂山窑、龙泉窑瓷器造型大方,制作规整,釉色晶莹,尤其以“玉壶春”瓶和“匚内加也”器引人注目。
中坝遗址出土的铜器 忠县博物馆供图
在中坝遗址,考古队还发现了三星堆文化、老官庙下层文化和哨棚嘴文化的地层叠压遗迹,这一发现对建立峡江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有着重要意义。而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因早于老官庙下层文化,从而为建立峡江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清晰的坐标。
在瓦渣地遗址,出土了宋代的银簪、铜币、陶瓷执壶和四系罐等。在与瓦渣地相望的崖脚墓地,则发现了战国楚墓、巴墓、西汉、王莽新朝、东汉、南北朝至北宋的墓。考古队在此发掘出8枚南北朝时期“极罕见”的古钱。古钱上的“永光”“景和”等字,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宋废帝的年号。出土的古钱不仅在我国古钱币鉴赏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该遗址出土文物提供了精确的年代断定。
中坝遗址出土的“灯具” 忠县博物馆供图
1997 年,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实施时,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多次到忠县考察。他在深入研究中坝遗址发掘工作情况后,在一次座谈会上郑重地说——谁能完全解秘中坝遗址,应该可以评为院士。
中坝遗址是我国经过考古发掘的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盐业生产类遗址,填补了我国考古发现遗址类型的空白,是三峡库区历史文化的一部缩影,是一部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二十四史”。
中坝遗址地层剖面(局部)
编辑:秦智城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