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寄语新青年 清音透百年|董小玉专栏

——对话《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05 16:37:22

一百年前,出生于1873年的“70后”梁启超有些要紧的话不得不对“90后”“00后”们说,或关于教育的出路,或关于青年的自救。

一百年后,梁启超的声音跨越时间,“无精神生活的,知识愈多,痛苦愈甚”,于新时代中国青年仍格外温暖、直抵人心。上海古籍出版社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的讲演稿,从1914年到1927年,共三十篇,集结成《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困境、精神空虚、自我修养等。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了对话。

立一己人格,担时代重任

研究生叶灿:1917年在南开学校做题为《一己之人格立,国家方有希望》的演讲时,梁启超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寄托和深切期望。请问,您如何理解“一己之人格立,国家方有希望”这句话?

导师董小玉:“国家一线之希望,实系诸二十世纪之新青年。”百年前,梁启超将今后国家兴衰以新青年之能力为断,百年后,“一己之人格立,国家方有希望”仍是警世良言。“譬如一家,其子弟恶劣,败坏家声,则其家虽富,终亦见其败亡。家犹国也”,个人自立与国家兴盛息息相关,要建设国家,需先从己立,然后推己及人。即使在泥泞与低洼处也总有鲜花绽放,即使在刺骨的寒风中也总有松柏常青。正如李大钊所言,“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青年唯有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修养、学问之功,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锻炼意志、训练思维,方能成就自己,进而予国家以希望。那么,要如何立“一己之人格”?梁启超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在校求学时,求的是造学问之力,立品行之基,塑人格之魂;进入社会立身人世,则必须意志坚定、不计艰难困苦。“苟学校青年能人人磨练其脑力,坚定其意志,倡为风气,普及全国,则诚国家之无疆之福也。”殷殷寄语,切切希望,百年后言犹在耳。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更应砥砺前行,以坚强的意志、广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远大的理想勇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以高尚人生观救治“精神饥荒”

研究生叶灿:1923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发表课毕告别演讲,题为《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与物质繁荣相对的正是精神空虚,请问,针对青年人的“忙”和“烦”,梁启超有哪些精辟见解?

导师董小玉:“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智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梁启超的演讲发表于1923年,跨越百年仍为当代青年忙碌而迷茫的人生提供指南。在梁启超看来,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有知识反而意味着危险,“因为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做歹事的本领也增多”,生活无所归,生理、心理都呈病态。若想求得精神生活的绝对自由,首先要“裁抑物质生活,使不得猖獗,然后保持精神生活圆满”;其次须“立高尚美满的人生观”,以“浩然之气”抑制过度的物质需求。诚如孟子所言,“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人生常如一叶扁舟,在时代的海潮中载浮载沉,在未知的迷雾里漂流颠簸,唯有那些找到正确航向而击楫中流的人,方能抵达“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光明之境。那么,何为美满的人生观?梁启超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只谈他自己——“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之中,待人类去努力”为其一;“人不能单独存在,说世界上那一部分是我,很不对的”为其二,唯有将为我的私心扫除,才能将许多无谓的计较扫除。青年是春潮,是旭日,是锋芒,是创造,是努力向前,是不忧成败、不计得失。正如黑塞所言:“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在今天的“忙”和“烦”、“躺”和“卷”肆虐之间,别让无意义的繁忙淹没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别让对失败的恐惧扼杀未来的可能,坚守高尚的人生观,就是成长中美好的姿态。

敬业乐业,心无旁骛

研究生叶灿:梁启超一生奉行“趣味主义”,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作《敬业与乐业》演讲时,他提出“敬业乐业”是工作生活的不二法门。请问,当代青年应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导师董小玉:“敬业乐业”的题眼在于“敬”“乐”二字,但必须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教育大家,孔子心中无人不可教诲,唯独对这两种人摇头叹息,可见在他看来,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令其无可奈何。故而梁启超言:“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何为敬业?凡做一件事,便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业。“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人只要能根据自己的才能将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而圆满的秘诀则是忠实,如庄子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如何乐业?要知道苦乐全在主观之心,不在客观之事。在梁启超看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原因有四:第一,以身历其曲折,可得变化进展之亲切有味;第二,以奋斗获得成就,从刻苦中得快乐;第三,与同行比较,因竞胜而快乐;第四,专心职业,杜绝妄想,省却无限闲愁烦恼。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唯有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百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磅礴壮丽、振聋发聩,而他面向青年的讲演则平实温暖,以拳拳之心循循善诱,动情动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站在一个全新起点,青年之人格立仍是国家之希望、世界之未来所在。新的重任已在肩,未来的中国青年,必将如李大钊所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不负时代,争做有为青年!

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