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09 11:07:08合川特色民宿
在合川区肖家镇的枳壳林里,林下套种的青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在龙市镇重庆粮食集团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对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线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在云门街道举办的“2022合川水韵乡间月季花海旅游节”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此拍照留念……4月的合川大地上,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合川区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力量融合,做优做实做靓服务、治理、产业“三大文章”,将乡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组织融合 做优乡村服务文章
每周六傍晚,合川区双凤镇江北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
晚饭后,村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召开“乡村夜话会”,大家谈惠民政策、聊乡村建设、问工作不足、求发展建议,孩子们则在一旁追逐嬉戏,好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而在以前,江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仅办公面积小、服务功能不完善,村民办事也不方便。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几年前,合川区开始实施村级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按照“在城区与服务群众相融合、在园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在景区与文旅资源相融合”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对区内“老旧破小”村级活动阵地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障、议事协商、就业创业、经济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活动阵地,切实将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成百姓幸福生活里最醒目的“红色家园”,江北村的蝶变也由此开始。
在此过程中,合川区一手抓阵地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合川区依托农村本土人才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累计动态回引在村挂职本土人才728名、储备后备力量1352名;打破地域、身份限制,更加注重乡村振兴工作实绩,把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有情怀、有能力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合川区还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农村生产力最为活跃的“细胞”上,并与村党组织联合成立党建联盟,推进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事务共办。
在建强战斗堡垒后,各级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川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农村配网供电可靠率达99.9%,管道燃气实现“镇镇通”,村民小组通畅率、通达率均达100%,邮政普遍服务和寄递服务实现“村村通”。在公共服务方面,合川区将适合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承接的服务事项应放尽放,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三张清单”,村民仅进一扇门,就能办妥不少事。
资源融合 做实乡村治理文章
4月初,合川区小沔镇李湾村的“法苑讲堂”里,“老兵说法团”党员志愿者肖良平坐在讲台上,手持醒木,以案施教,开展了一次普法宣传讲座。
讲座结束后,村民纷纷表示肖良平的普法宣讲让自己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了“家和万事兴”的朴素道理。
乡村治,则百姓安。近年来,合川区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多元共治。
除了小沔镇的“法苑讲堂”,合阳城街道的“申明亭调解中心”、狮滩镇的“绿桥法律诊所”、钱塘镇的“民生调解队”、太和镇的“联调中心”、清平镇的“龙大姐工作室”、三庙镇的“五老”调解室等特色调解组织,均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合川区纵向构建“镇街—村(社区)—网格—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横向做实结对共建、区域化党建平台,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村规民约立好规矩,用“四议两公开”规范决策,完善民主协商、村务监督等机制,构建党建引领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平台,大家的事商量着办、监督着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百姓茶馆等场地为依托,推广“红细胞·微治理”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倡导乡村文明新风;积极搭建党员参与社会治理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镇村创建、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全区党员干部累计10余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在一线融洽,合川区在乡村善治的大道上步稳蹄疾。
力量融合 做靓乡村产业文章
位于合川区西部的太和镇晒经村,曾因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产业发展滞后等原因,成为重庆市级贫困村。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晒经村坚持“抓支部、带产业、促增收”的思路,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以荒山和撂荒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产业扶贫等资金入股的方式,发展花椒、桐子、生猪、小龙虾等产业。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同时,晒经村创新“租金+股金+薪金”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促进当地群众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合川区组建特色农业项目党支部,把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升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水平。同时,合川区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村结合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多元化模式,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7年以来,合川区整合资金6450万元,支持186个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322个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进行了登记赋码。2021年,合川全区村集体平均经营收入达30.7万元。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合川区一大批特色农业加速崛起、全面开花:嘉陵江、渠江沿线串联起17万亩的柑橘产业带;古楼镇、大石街道形成6万亩的枇杷产业带;双凤镇建成3万亩集中成片的李子产业基地;隆兴镇建起3万亩的油橄榄产业基地;铜溪镇打造8000亩的红油香椿基地……
接下来,合川区将重点做强优质柑橘、优质蚕桑、合川黑猪、生态渔业等4个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商贸流通、乡村休闲旅游等,挖掘提升“两品一标”等特色农产品的综合附加值。
未来,合川区将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实干实绩续写“三农”工作新篇章。
编辑:陈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