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读《童蒙须知》有感|陈文明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13 16:37:43

近来居家办公,阅读并学习《童蒙须知》。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童蒙须知》一文,又名《训学斋规》,乃是南宋大儒朱熹所作,是一篇经典的启蒙读物。其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衣服冠履第一,言语步趋第二,洒扫涓洁第三,读书写文字第四,杂细事宜第五。

在此文中,朱熹对孩童之起居、学习和道德行为礼节等方面,均作了详细规定。据考证,朱熹认为,8到15岁是小学阶段,首要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此时的儿童,其实“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当以实践养德为主。其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而这正是《童蒙须知》的内容要求和践行次第。

细读《童蒙须知》,受益良多,催人自省。不由喟叹,虽为数百年之前论,时至今日,依然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反观自己的孩子,身上常有不良的习气,甚至时有让人难忍的行为习惯。印象之中,我们平时对其不缺管教,有些教诲甚至严苛,事与愿违,孩子何以至此?

读思之余,对照文中条目,我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那些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基本要求,我自己又做到了几条呢!有人曾说,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为父母之相,皆不出家校环境所染。所以,细一想来,《童蒙须知》虽为童蒙之学,实如人生一镜。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父母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则可如《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所谓“反求诸己”。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为遇有不顺的时候,我们不必责人怨人,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修改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今反观自身,当我教子之时,孩子置若罔闻,所有口苦婆心的教导行之无效,实则都是自身问题。因此,更需“反求诸己”,躬身自省,如此方为根本。

自学此书,蓦然发觉,自己身为父亲,尚有诸多不足,却令孩子依教而行,实为可悲可笑。又以书中字句自框,不由愧然,试举示之:如“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衣着多有不洁,服装时有不正,我多以为平常,不以为意,身不端正,何以教子;又如“凡为人子弟,须是低声下气”,于吾父母师长前,曾有不敬,不以为然,失之恭敬,何以教子;再如“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平日无视洒扫,练字写作时几案混杂,无有洁净,不重整洁,何以教子;更如“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居家在日,时有贪睡,却命孩子早起,及其早起之难,实则父母之故,有辱慎独,何以教子!

凡上种种,不胜枚举,不由惊心……作为父母,尚且如此,有何面目要求孩子,且又堂而皇之地进行说教。今读《童蒙须知》,则有良方可循,即孩子不良之习,父母需寻自因,而其具体的行为准则,恰可参照《童蒙须知》,此谓以之为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必胜于千言万语地强行说教。

细读《童蒙须知》,诸多受益,为人父母理应常照此之镜,同时以此调整心态,重视日常举止,从而提升个人素养,构建良好家风。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教之利也。诚如是,则教子之事,童蒙之学,功到自然成!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毕节市作协会员)

编辑:王耀东 刘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