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客户端重磅人物|“张技术”和他的“清华花椒” 清华毕业生张升平青春赛道上的非专业选择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16 20:43:43

  

“清华花椒”?

5月,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的花椒种植基地一派生机勃勃,花椒树上缀着密密麻麻的青色果实,微风吹过,清香四溢。椒农们拿着锄头、剪刀忙碌地穿梭其间。“这是我们镇的‘清华花椒’,还有一个月就迎来首产了!”说这话时,花椒基地负责人带着几分自豪。

为什么是“清华花椒”呢?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原来,村里负责花椒种植技术的,是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那么,清华大学毕业生为何一路向南来到双江种植花椒?

从心的赛道: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叶子上有黑点!”正在花椒基地里干活的椒农发现了异常情况,立马转身“呼救”,“张技术,快过来帮我看看!”

一个面容黝黑的年轻人应声走了过来,细细观察后确认了病虫害种类,他告诉椒农:“别担心,现在是4月,就容易生食心虫,发现得早很快就能治好。”

这个长得黑黑的年轻人,就是村民们喊得亲切的“张技术”。

“张技术”名叫张升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如今是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本土人才,被聘为全镇村集体联营企业重庆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为双江镇万亩花椒基地提供技术服务。

于他的学历背景而言,下乡种花椒的确是一个非专业方向的选择,需要更多勇气。相比于大部分留在北京、入职国企的同班同学,张升平是全市清华校友里唯一的乡村本土人才。

在他的家乡山东枣庄,左邻右舍们很是不解:“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出去了,还考的是清华大学,就应该留在大城市啊!”张升平的父母对他考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种花椒更是担忧。

“我曾和同学在北京开过礼品店,还做过客户经理。”张升平回忆起曾做过的“专业选择”,“留在大城市对我而言并不难,但是我觉得朝九晚五的没啥乐趣,一眼都望得了头,中间差了很多东西。”

2015年,张升平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重庆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做起了农村电子商务。回到熟悉的田园生活后,他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热爱农村、热爱农业。“我看到村里很多老人增收渠道有限,就想到我的父母。我那时候就想从最基层做起,从电商逐渐转到产业发展,搞技术服务,带动他们致富奔小康。”他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初,张升平作为本土人才被引到双江发展花椒产业。面对大片亟待开荒的山地,他在朋友圈写下“田间地头,大有可为”。

对于张升平来说,这个非专业方向的选择其实是听从本心,在千千万万条路中选择了自己的青春赛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领域前期没人做,就需要有人带头去做。”在张升平看来,他喜欢农村的生活,农村也需要青年力量的注入。

走心的赛道:5点起床钻花椒地

5月10日凌晨5点,曦光未现,整个村庄都在静静等待太阳升起,张升平的房间里却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同屋的室友一听就知道“这小子又要往花椒地里钻了”。

“夏天这个点出来,凉快一些。”张升平说,“村民都是七八点开始上工,我要赶在他们务工之前到花椒地。”

晚上9点多,张升平才回到住处,在不能钻花椒林的深夜时分,他也有自己的特殊安排——在网上学习花椒种植技术。

“这里的花椒可能有点问题,这个季节、这个气温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借助短视频软件,他把各个地区的花椒地“收缩”到屏幕中,然后又“钻”进去了。

这股超乎寻常的“钻”劲儿让旁观者印象深刻,双江镇党委书记张昭源至今还记得张升平夏天从花椒地里暴晒回来后的样子:“他脱掉上衣后,连着掉了一大层皮!”

对此,“当事人”显得风轻云淡:“还好吧,我觉得这些对农村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也没有太多的苦,还没到不能克服的难度。”

偶尔,张升平也会同身边人开玩笑:“这种花椒比考清华难。”随即他又补充道:“因为农业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领域。”

张升平明白技术学习只是第一步:“整个种植过程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打个比方,如果出现了病虫害,专家可能推测肥力不够,那肥力怎么上,如何量化?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变数,必须依靠时间经验的积累。”

正是在“很大的变数”中,张升平看到无数个未知,但是他乐于接受挑战,认真走心地钻研,他认为种花椒和工商管理虽然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只要掌握了知识的本质和核心,就能建构起其间桥梁。

在村民眼里,张升平种花椒的技术让他们大开眼界:

“你看见没,张技术拿着些卷尺、皮尺在量什么呢?”

“说是给花椒培育找数据支持!我还看见他电脑里有很多图表,我们目前剪枝摘叶的数目、种植密度、高度,都是通过实地收集数据,加以计算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这个月的除草率在考核评分里占得这么多啊?”

“张技术说过不同季节杂草长势不一样,春天的除草任务肯定要比冬天重嘛,这种方法才更科学。”

在张升平及其团队的科学管理下,双江镇的花椒种植从过去的零星分散、靠天吃饭走上了统一规范、高品质发展之路,坐果率比传统种植提高了1-2倍。“今年,花椒基地的产量可达到300吨,产值在1000多万左右。”张升平介绍道,“明年、后年花椒产量还会翻倍增长。”

面对大家谈起他时绕不开的名校光环,他坦言:“清华很好,它能培养你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因此我能够顺利搭建起两个领域之间的知识桥梁。但是我不会因为是清华毕业的就把自己定位很高,在校时老师也会经常教育我们,走出校门都是平常人,不要太看重这份荣耀。”

开心的赛道:成为村民喜欢的“张技术”

“张技术,来得早哇!”

“张技术,下雨了慢点骑哦!”

“张技术,麻烦你过来帮我看一下,我又搞不懂了。”

……

张升平骑着他红色的小电瓶车穿梭在21个村社的小道里,一路上,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要跟他打招呼。

“我才来的时候,村民看着我们引进的‘九叶青’,就是一种20多厘米高的花椒苗,怎么都不相信这能结出花椒。”张升平回忆起初到双江镇时的一些“坎坷”,“我来自北方,说普通话村民听不懂,村民有时候说话说快了,我也听不懂。”

语言沟通不畅,张升平决定用行动说话、用心去交流。

他积极参加双江镇产业调度会、片区学习会、专家指导讲座等统一学习活动,系统地学习农业知识、集体经济知识,再挨个去村里进行现场指导。

看着基地里的椒农年龄普遍较大,担心老人中暑,他把大家的工作时间安排在早上和傍晚,自己则坚持天不亮就来基地等候,保证随叫随到。

从山地开荒到宜机化改造,再到选种、接苗、送苗、下苗,哪里都有他的身影,他还参加了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

张升平把一颗真心播种在双江镇的土地上,终于获得了回报——当一串串花椒压弯了根茎,他也一步步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关心这个外地小伙。“一到饭点就喊我去他们家里吃饭,春节知道我不回家,就让我来吃刨猪汤,还有好多人张罗着要我介绍对象,让我在本地娶媳妇!”张升平笑着说,“他们叫我‘张技术’,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开心,这是对我的能力、服务发自内心的认可。”

“花椒有问题就去找张技术”成为椒农们安全感与底气的来源,大家互相配合、干得热火朝天,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花椒产业来。

双江镇管店村的刘英家里虽然有承包地,但多年来她一直都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从未干过农活。2020年,刘英家里的土地入股了集体花椒产业,她自己则用空闲时间跟着张升平学习起了剪枝掐叶、病虫害防治、喷施叶肥。“现在不用出去,每个月都拿得到一两千元。”刘英燃起了种地的热情,还成为了基地的管理者,“我现在就跟着张技术好好学,把花椒种得越好,分红就越多!”

下乡种花椒两年多,张升平见证双江镇的荒山变成了椒园,外出打工的农民回到家乡,也将自己磨练成了老百姓一遇到难题就想到的“张技术”。

如今,他正在积极准备迈上人生的一个新台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经过这两年在村里踏踏实实干事,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清楚的认识,也看到很多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实事、带领村民探索新集体经济模式,我也想入党,希望以后能服务更多的人。”

如今,张升平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潼南区委组织部和双江镇党委正着手关怀张升平的职称评定、职业通道上升问题。


编辑:陶一晨 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