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万安桥,老万州人心中的桥丨熊刚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5-27 11:13:27孟学箴/摄
三孔飞架,古朴沧桑的万安桥,横跨苎溪河,把老万州的东城和西城连接起来。桥的东头,有环城路、一马路、民主路,这是老万州的母城。桥的西头,有二马路、三马路、胜利路,向上通往高笋塘。历史上,万安桥曾多次更名,但老万州人一直都亲切地称它为“大桥”。
小时候,我经常趴在环城路我家窗台前,向万安桥眺望。只见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万安桥,白天是一座繁忙的公路交通桥,夜晚是人们休闲遛弯的人行桥。它目睹着万州老城的兴衰起落,承载着万州水码头的喧嚣繁忙。
孟学箴/摄
桥东头的环城路电影院,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地方。看一场电影,那是一次高大上的精神享受和体验。电影院门前的几个小人书摊,也是吸引我们的地方。电影院不远处,就是南门口码头,这里停泊着大大小小的机动船和木船,坡岸的石梯两边,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坛坛罐罐。桥上排有一个拍卖行,店里的古玩字画、西式钟表、玉石玉器等民间藏品,带给我们无限的好奇和想象空间。
孟学箴/摄
桥西头的阅江楼是老万州有名的饭店,父母偶尔带我们去打个“牙祭”,我们高兴得就跟过年过节一样。楼下有个说书场,一群老人围坐在竹椅上,欣赏着老艺人说书演唱。我常常在旁边的文具店流连忘返,最喜欢买回彩色小蜡笔,在大字本上画“我爱北京天安门”“火车向着韶山跑”。
孟学箴/摄
沿阅江楼往前走,就是万州老图书馆。房子简陋,却是我儿时的精神殿堂。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食粮都很匮乏的年代,借阅这里的书籍,我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常常是废寝忘食,挑灯夜读,这些书籍伴随我度过中学时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给我以中国传统文化滋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通过小说了解外面的世界,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一个人只有在困苦中战胜别人也战胜自己,才会真正成长为钢铁战士。《烈火金钢》《苦菜花》《晋阳秋》《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万山红遍》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对我影响最大,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和群体,在我心中筑起丰碑。《金光大道》《艳阳天》《创业》在我的脑海中也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痕迹。
孟学箴/摄
万安桥并不是一座平直的桥,桥面东头是上坡,桥中间隆起有起伏,过往车辆主要是人力木板车和牛拉车。万安桥上留下了我们学雷锋、做好事的身影。看着搬运工人在桥上拉着木板车吃力爬坡的时候,我们总要在木板车后面弯着腰使劲帮忙推车。临近南门口码头的杨记馆子,生意兴隆,客人络绎不绝。假期,我们来到馆子参加义务劳动,帮助餐馆服务员洗碗、洗盘子,扫地、抹桌子。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心理觉得特别自豪。
孟学箴/摄
万安桥西头有很多卖瓜子、花生和补锅的小摊,小贩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大桥两侧的石护栏下还各有一条粗大的自来水铸铁管。无论白天太阳怎样暴晒,水管总是冰凉。“坐冰管”是万州人避暑降温的好方法。夜晚降临,坐在水管上几个小时,既可聊天打望,也可消夏纳凉,休闲的人们在这里摆的龙门阵,弥漫着古城的人情世故。我喜欢在水管上张开双臂赤着脚来回小跑,在炎炎夏日享受一丝凉爽中,还锻炼了身体的平衡。
孟学箴/摄
人们喜欢夏日的傍晚到万安桥吹风纳凉。万安桥地理位置优越,向外看,江水浩荡,千帆竞渡。向内望,远处的天子城,绝壁凌空,山青如黛;近处的天仙桥,玉龙飞舞,喷珠似雪。滚滚而来的急流,从桥中间飞泻而下,抛洒出万斛珍珠,溅跌起万朵银花。“石琴响雪”美景绝非浪得虚名。
孟学箴/摄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与万州人朝夕相处的万安桥,原来也走过了近74年的风雨岁月。
20世纪20年代前,万州城区东西两地交通极为不便。1925年辟为通商口岸后,市井繁荣,人口骤增,城市日益扩大,修建横跨苎溪河的大桥势在必行。
1926年,万州商埠局为“根治”过往苎溪河的交通难题,决定兴建万安桥。1926年7月,商埠局工程师任海暹、况鸿儒、刁果仙等开始设计施工,请来本地著名建筑工匠陈裕发承建。1929年竣工落成,共耗银42.25万元。
孟学箴/摄
万安桥系石拱钢筋混凝土桥,长100米、宽21米、高40米;分3孔,中孔跨度36米,左右两孔各跨20米;桥下筑护桥牙堤高16米,桥面车道宽13.3米,负荷载汽车20吨;两侧人行道各宽3.5米,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隔着一道坎,设计富有人性化。桥护栏有大半个人高,由花瓶式栏杆装饰组成。桥正中栏杆则由四个高大石柱连起三幅厚重的壁,壁上阴刻着三个魏碑体大字——万安桥。主拱桥下还有一座小型3孔桥,这种桥下有桥的桥在国内极为罕见。
孟学箴/摄
万安桥的建成,连通了老万州城区东、西城的交通往来,结束了建桥前枯水月份人们在苎溪河口用几只木船搭成的“板板桥”过河的历史。万安桥历经多次维修加固,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仍为万州城区第一公路大桥和继西山钟楼后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孟学箴/摄
2003年5月30日,数不清的万州人冒着烈日,聚集到警戒线外,与万安桥作最后的诀别。上午10点39分,为了三峡工程建设,爆炸的烟尘腾起,轰隆声如闷雷般滚来。当烟尘消散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万安桥的东西两个小拱已全部垮塌,但中间的大拱却顽强地挺立在骄阳之下。原来,万安桥年代久远,曾经多次加固,加上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不到位,炮眼深度不够。接着,爆破人员又打了几十个1.5米深的炮眼,下午5点23分,万安桥大拱再次起爆。然而,响声只像放了个大火炮,大拱依然不动。检查发现,原来是一块石头自然掉落,砸断了引爆电线,致使第2次起爆只引爆了3个炮眼。下午6点05分,第3次爆破后,万安桥那饱经风霜的身躯,终于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黄昏中悲凉躺下的万安桥,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与万州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爆破现场,很多人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孟学箴/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如今,一座气势恢弘、蔚为壮观、飞架两岸的新万安大桥又建成通车了。新万安大桥,于1999年3月30日开工,2001年7月16日竣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钢管混泥土斜拉桥,全长920米,宽23米,桥高64米,总投资4700万元。新万安大桥是三峡移民奉献的见证,是万州人新征程的起点,它连接着万州的历史,承载着发展的希望,憧憬着明天的美好。
编辑:李微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