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党代表说党代会⑥|陈卉丽:牢记嘱托,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02 14:39:20

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研究馆员陈卉丽代表:

5月31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闭幕了。我一直在反复学习领悟陈敏尔书记在开幕式上向大会作的题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的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书写在字里行间,是一个紧扣中央精神、符合重庆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的好报告。报告不但客观全面总结了重庆过去5年的成就,还科学谋划了未来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举措,并且非常接地气。我作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能参加这次盛会,倍感振奋,是我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经历,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代会精神,把党代会精神带到工作中去。

每当看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成绩,我感慨万千,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我们大足石刻保护近些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1945年,著名史学家杨家骆组织的考察团来大足石刻考察,揭开了大足石刻科学考察的序幕。194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学术报告,首次将大足石刻介绍给国际学术界。1952年,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前身县文物保管所成立,当时的文管所,仅有两三间房、两三人,是一个谁都不在乎,谁都没放在眼里,又小又穷的单位。就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经过郭相颖、陈明光等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前辈的接续奋斗,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利用一步一步迈上了新台阶,1999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实现新跨越,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我市首部专项文物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使大足石刻保护走上更加健全的法治轨道。“十三五”至今已投入1.5亿多元,实施20余项岩体加固、渗水治理、本体修复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有效遏制了石刻病害。特别是历时8年完成的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实施了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一期工程,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石刻卧佛、小佛湾造像修缮工程,宝顶山圆觉洞、北山第168窟等多项抢险加固工程正在有序推动,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南方地区石窟的保护修缮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与意大利合作,建成集文物病害诊断分析、文物保护修复为一体的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成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等融合技术,建成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实现了大足石刻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即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体系,为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与服务,提升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

我深切地感受到,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有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敦煌、云冈调研,并对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可以看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也是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举措。

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国家和民族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继敦煌莫高窟后第二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窟,是重庆靓丽的金色名片。我和团队深入践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始终秉承“择一事,终一生”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大足石刻,为早日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成世界知名研究院贡献微薄之力。


编辑:陈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