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流连金铃“广寒宫”

作者:陈鱼乐 马培祥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07 10:03:24

前几日,带着向往,我与文友结伴去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月上金铃”——广寒宫。

从石柱县城出发,沿着351国道,我们翻山来到了石柱金铃乡獐子岩

雨后的清晨,一轮朝阳从獐子岩对面的大山顶刚刚升起,被云海笼罩的群山只露出座座“小岛”,朝阳将天边染成一线橘黄,润湿的空气带着淡淡的甜蜜,沁人心脾!站在獐子岩观景台,伸展双手,让全身最大限度伸张,深深地吸入一口这甜甜的空气,让人感到全身通透,怎一个舒服了得!

云雾渐渐散去,眼前是层峦叠嶂,群峰耸立,山高人为峰的壮美豪情充盈心底!

这里的海拔上千米,351国道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穿过獐子岩,山路十八弯中,会有从天而降般的晕眩感。半途中路过的响水村老窖坪,是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原本泥泞不堪的村道已被平坦的水泥路取代,破旧的楼房也焕然一新、错落有致。

十八道弯走完,便来到远近闻名的老院子。老院子是余姓兄弟的一个百年老院,建于清朝初期。沿着青石板路,进入院内,篝火堂、摆手舞场、大戏台、小憩长廊吸引着眼球,那淡淡的包谷酒香和着散发在空气中的洋芋饭香也在勾起了食欲,令人陶醉。

从老院子到广寒宫仅一公里,至景点入口,天气转热后,广寒宫洞口弥漫着白色冷气,站在洞口处就能领略来自“月宫”的凉意。

向下深入广寒宫,满眼都是神秘,满心都是期待。

准确地说,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广寒宫,还记得第一次来时,这里还被当地人称为“冷洞”,那次是拿着手电、穿着棉衣,攀岩而下,在向导的带领下战战兢兢走了一回,除了几处岩石景观之外,没有其余印象

而今,这里完全让人有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下伸的路如九曲回廊,原来的惊险已经不在,脚下全是石梯子,两旁是随处可见的石笋、奇形怪状的钟乳石,配上时明时暗彩色灯光,真如进入无尽星空,朝着心中的月宫走去!

在新奇中下行了十来分钟,来到一处大厅,栏道四周各样怪石相伴而立,姿态奇异。“玲珑宝塔”放在大厅内,塔座状如莲花,四周拥簇着许多小塔,真是巧夺天工;那形似蘑菇的怪石立于厅内,仿佛是为仙子准备的佳肴;也不知何时一株“仙人”从西域来到月宫,让这里平添几分野性……穿过前厅,前路骤然变窄,躬身穿过10余米的狭窄步道后,又豁然开朗,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大厅中布满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石笋、石柱、石林等。从半空迂回到大厅底部,流水潺潺的美妙声音萦绕耳边,那一池清水中,仿若能看到仙子畅游其间。

继续前行,仿佛置身园林风光之中。许多游客至此都停足顿首、流连忘返,要不是同行者催促,我也陶醉得不知今夕何夕。宽阔的广场一眼望不到边,硕大的钟乳石直抵高高的穹顶,一组组精美绝伦的石笋就像高楼城堡。那佝偻着身躯,“凝视”着远方的“望归石”,活像老母亲盼望游子归来的身影;那对“情侣石”,就似一对恋人在互诉衷肠;金黄的“石饼”犹如鸡蛋煎饼,令人垂涎三尺;悬挂在绝壁的“瀑布”,俨然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蛰伏在洼地的巨石像极了史前巨兽,栩栩如生;那一排排钟乳石组合成的亭台楼阁,鬼斧神工;一座连天接地的巨柱矗立在大厅中央,仿若不周之山顶天立地……这时,自然就能领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

满怀奇思妙想走出广寒宫,沿着步道顺山而下,就到了另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油罐沟。

油罐沟起于金铃乡银杏村,止于金铃、新乐、金竹三乡交汇地——七眼泉,全长约10公里,足以细细品味油罐沟那原生态的美、惊险而婉约的美、精致的美!

走出油罐沟,我们又步入金铃新街。新街分成步行街和场集两大部分,场集的地面是用沥青铺就的,可以摆摊设点,让小车通行。步行街的街道则是青石板路,游客可步行其间。

行至新街中,我被这里的巨大变化震惊,这已不是我记忆中陈旧的金铃坝了!就连街上的老住户也偶尔走错屋门,到了别人家里,引来一阵阵欢笑。

这笑声是金铃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是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