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丨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谁来平衡?丨刘彦君专栏

——2022年七套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引发的思考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08 17:23:24

恢复高考四十余年,试题从全国一套统一试卷发展到全国甲、乙卷,全国新高考Ⅰ、Ⅱ卷,北京、天津、浙江地方卷等多套试卷,在招生指标分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平得到确保的前提下,也体现出高考命题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探索和发展。这是有益的,特别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来看,尤为如此。

全国统一一套语文试卷作文命题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经验——让考生人人都能写,充分考虑到了国家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比如20世纪80年代,你就不能让学生谈改革开放后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与时代感想,因为那时西部偏远地区的考生可能连小汽车都没有见过。正如从来就没有命题人想过将农具作喻设题,因为那样必定引来城市考生的一片詈骂。“让考生人人都能写”的宝贵经验,是对考生体贴入微的关照,也是基于复杂国情的考量。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试题避开由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干扰,能从考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角度直击选拔的主题,“大国选士,但务得才”。

2022年全国七套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陆续揭晓,引发广泛热议。大学教授、省教研员、一线名师、高考作文题关注者都纷纷从各自的视角,或褒或贬,见仁见智,鞭辟入里,令人折服。每年语文考试完的第二天,这些名家名师的撰文或见解都让我大为赞叹。

今年,金灿荣教授指着全国甲卷语文作文试题说:“甲卷的作文挺难。”让我突然感到惊诧:如果连当年武汉高考文科第一、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都觉得挺难,那考生咋整呢?况且我十分信服金先生善思、能说、会写的才华。

甲卷的作文难在何处?我们不妨先看看原题: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将材料概括一下,难点有四:试才题对额题材难,艺术效果鉴赏难,连续引用阅读难,文白相杂理解难。这在历年高考作文命题中是罕有的,用来考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应该行,但考18岁左右的高中生就显得勉为其难。

当然,诚如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教授所言此题可以“促进中学名著阅读活动”,进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未为不可。但西部考生们一想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同龄人只需就“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谈谈思考和感悟,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确实被器重非常。再要以“像一道闪电”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抑或以“学习今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以“在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估计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应该就可以完成得像模像样。教育发达地区饱读诗书的高中生无缘畅写全国甲卷,真是屈才。

因此,我真怀疑是不是卷子被装反,为东部命的试题分给西部,为西部命的试题分给东部。如果不是,那是不是对考生体贴入微的关照淡化了?是不是基于复杂国情的考量缺失了?是不是“让考生人人都能写”的宝贵经验丢掉了?

全国多套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需不需要平衡?谁来平衡?怎么平衡?这恐怕是来年命题需要仔细过问的问题。

虽然可能无关公平,但事关科学与实际。

高考,目的是为国选材,但凡命题人有丁点儿“炫技”的想法,便大错特错。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有点这个陋习,但愿是我多虑。

附:

2022年全国七套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全国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Ⅰ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新高考Ⅱ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

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天津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浙江卷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