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夏至阳极阴生,天道循环的重要转折点|郝安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21 07:34:00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二十四节气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一门大学问,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
春夏秋冬你来我往,凡四六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都自有其灵,是一本看不完的山水画,一册永远读不完的百科书。
一年一年,一季一季,人们朝晖夕阴,迎风沐雨,一次次与节气重逢;每一次又别有一番惊喜,发现一些自己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以至于每一次邂逅,都像是在看一本新画册,读一套新丛书,走进一个新天地——
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芒种过后,太阳走到黄经为90度的黄道最北端。倏忽,双手按在苍穹这架钢琴黑白键上的岁月老人,抬起手指在白色琴键用力敲出一个音符,随之一声长长的回音,悠扬不绝如缕……
这便是夏至。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代表了一种极致,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这一天,天长日久,是遐想的时间最长,梦寐的时间最短的一天。
不到夏至不热。夏至的翩然而至,宣告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已经拉开了帷幕。凉爽的清风,和煦的阳光渐渐离去。取而代之的,是光线对皮肤的烧灼感和空气中愈演愈烈的潮湿闷热。
温度在持续上升,一切都被浊重的热浪裹挟着。火轮高吐,烁玉流金,一整天火烧般的大太阳,把姑娘家齐齐的刘海生生晒成了条形码;暑气熏蒸,汗颜无地,须臾,粉黛红妆便也一概都花成了二维码。
骄阳下,草木繁茂,万物壮大到极点;生命满怀生机,阳气也达极致。夏至日后,太阳回头转身,一路向南。随着日照时间缩短,阴气开始慢慢生发。因为正好在这一天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巢居者知风,穴居者知雨,草木知节令。大自然用微小的变化,演绎着岁月的匆匆脚步。阳重阴生,阴阳转换,周而复始。夏至三候的变化也反映了阴阳的博弈。
——夏至才交阴始生,鹿乃解角养新茸。夏至一候鹿角解。鹿,瑞兽,四肢修长健壮,典型的草食性动物。雄性有朝前生的第二特征分叉角。夏至一阴生,属阳的这个争偶武器就开始脱落。神奇的鹿,在东西方文化中超越肉体本身,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群雄逐鹿,描述权力争夺;呦呦鹿鸣,又渲染了宾主相欢;心头鹿撞,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这里的鹿也就不再是一只自然的鹿了。
——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又五日,夏至二候蝉始鸣。蝉乃最著之夏虫,闻其声即知为夏矣。仿佛一尊由青铜打造,泛着隐隐钢蓝色的武士微雕,雄性知了在夏至日后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高高低低浓密的槐树冠上,藏着一匹匹小马达,传送着此起彼伏发烫的吵吵闹闹。盖因蝉声不断,故有词曰蝉联。虽烦人,却也增加了憋闷苦夏的生动。
——一日复一日,眨眼过半夏。再五日,夏至三候半夏生。半夏,一种生长在阴湿环境的野生本草,亦名三叶草、水玉、地文。此时,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于是在阳刚的浓热气候,暗暗滋生那一抹含羞的阴柔。半夏微澜,带着泥土的气息,喜阴味辛,微寒熟温。既举止得体,入得了厅堂,进得了药房;又恰如一首好诗,一行是静美,一行是曼妙。雅而不俗,不卑不亢。
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分阴分阳。这个一年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节气,又不仅仅是一个节气那么简单,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重要转折点、关键点。最早确立的夏至大佬,以资深思想家姿态,无声地提醒和告诫: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岁到此时是半生,一年半载又过也。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中国人把一年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以阳气为主,下半年以阴气为主。人生天地之间,也和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一样,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阳极致、阴乍起的那一瞬间,成就了一年中最缤纷灿烂的时节,太多的生机和活力,都在这一刻恣意绽放。相应人体气血运行也火起来了,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新陈代谢旺盛。心与夏季相通应,故治身须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重点在于养心。
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这样特别的一天,调息静心,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繁文缛节。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最简单易行的,无非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规律用餐,再加上踏实地睡上一个安稳子午觉。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捭一阖之谓术。午觉以阳养阴,子觉以阴养阳。睡能还精,还能养气。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熬夜是身体的最大敌人;睡觉是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
世界很大,生活很忙。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睡好了子午觉,阴阳臻至和谐,便恁它赫赫炎炎,我自精力饱满,明心见性,拿捏有度,收放自如。
老舍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蕴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夏至阳气鼎盛,催熟了累累硕果。枕着阴阳节律养精蓄锐,就能以逸待劳,从容走向丰收的秋天。
编辑:石俊豪 冉开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