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观察|从“鲲鹏形象”的影响看文化自信|何桂英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22 11:28:35鲲鹏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列子·汤问》,其形象在《庄子·逍遥游》中丰富了起来。文中这样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海有一条大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鲲鹏的形象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图变图强、善借长风。
鲲鹏在文学作品中的学习和传承
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李白说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诗人以大鹏自比,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将胸中鼓荡着的凌云壮志表现得生动形象、气势磅礴。
杜甫在《泊岳阳城下》有一句是“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表达作者在兵荒流离之时,面对国破家衰、贫病交加、前途不可预料的境况,渴望朝廷能像鲲鹏那样善借能借之力,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结束战乱,重现太平盛世。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她借庄子塑造的大鹏形象,抒发自己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从而离开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治疗国破家亡带来的伤痛。
《西游记》讲述了唐代高僧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在书中塑造的大鹏金翅雕(即云程万里鹏)的外形和本领,一部分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一部分来自印度神话。不过,它在书里是以狡猾、凶残的反派形象出现,让唐僧师徒吃尽了苦头,最后皈依了佛门。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说岳全传》对大鹏金翅雕的形象进行了否定,重塑了它的形象,说它在皈依佛门之后成了嫉恶如仇的大鹏鸟,并转世成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成了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爱国英雄。
毛主席在《念奴娇·鸟儿问答》有诗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这些诗句中的鲲鹏形象也来自《逍遥游》,用鲲鹏象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说中国共产党在树立鲲鹏之志后,带领并依靠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崭新的中国不会惧怕任何敌对势力的挑衅和干涉。
鲲鹏在“大国制造”中的学习和传承
2019年10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3架运—20大型运输机和3架运—9中型运输机首次密集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气势如虹、场面壮观。运—20飞机有一个绰号是“鲲鹏”。
运—20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最大载重量超过60吨。该机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将其取名为“鲲鹏”,寄托了大国梦想,承载了大国重托,彰显了大国实力。
鲲鹏在“一带一路”中的学习和传承
在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叫《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备课组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带一路”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为“一带一路”的腾飞出力?
师生们根据物流园的功能特点:拓通道、强枢纽、优口岸(智慧铁路口岸)、 加快聚集临铁特色专业物流,打造服务国际供应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服务、 转口等贸易,培育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打造国际消费展示体验地;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辐射带动出口导向型产业提质发展,把物流优势转化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布局国际交往等功能社区,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生态之城、 开放之城、品质之城,再结合重庆理工大学招聘专场涉及物流、制造、商务、金融、运营、检测等诸多职能的现实需要,将“一带一路”规划比喻为“鲲鹏计划”。
大家说“一带一路”目前正处在展翅的阶段,等到我们将“一带一路”所需要的技术和本领全部学会时,就能为其提供强劲的动力,助力“一带一路”安全飞翔、飞得又高又远,为沿线国家提供各种服务,为整个世界实现更加美好便捷的明天作出巨大贡献。
从“鲲鹏形象”的影响看文化自信,我看到清醒的国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一直没有中断过。
我相信,面对时代召唤,面对党和人民的期盼,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编辑:许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