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油灯下的童趣|张武昌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6-22 14:20:06

作者简介:张武昌,福建省龙岩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散文学会会员。

凌晨时分,走在宁静的路上,在昏暗的路灯下留下一串串脚印。阵阵凉风吹来,灯光下的树影一晃一晃地抖动,丝丝寒意引着我的思绪往岁月的深处走。回到童年时光的隧道,在记忆的深处,一盏油灯锁住了我的心,那是童年的煤油灯。

在农村成长的我,煤油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点亮一盏盏煤油灯,走近家门,就能闻到一股煤油燃烧后的浓烈气味,煤油灯下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在商店里买回油灯头及棉绳,再找来一只空玻璃墨水瓶,把棉绳小心翼翼地穿入油灯头,然后将另一部分棉绳深入到墨水瓶底部,在墨水瓶里注入煤油,一盏简单的煤油灯就做成了。

煤油灯经常要挑走灯芯烧焦的部分,有的人是用剪刀剪去,而我是用笔尖去挑走烧焦的部分。若芯不够长了又没有备用的棉绳,则会用草纸卷成条状,穿入油灯头替代使用。当时煤油是限购商品,购买不容易,家都非常珍惜。

山村的月夜呈现出一种令人遐想的神秘,在错落简易的楼舍里,那一盏盏煤油灯抖动着如花生米般大小呈黄色的火苗。它散发出袅袅黑烟,以及特殊的煤油气味,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活跃起来。

我家住在接近村子的尽头,每当天色暗下来,爷爷便会在房间里划一根火柴,再拨弄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读小学低年级时期,当时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学校没有夜自习课。吃完晚饭,我经常在爷爷的房间里玩。

我家祖辈受良好教育的人居多,曾祖父还是当时的县教育局局长,中学劝学所长,好几位叔公、堂叔还是新闻界的佼佼者。油灯下,爷爷一边抽烟喝茶,一 边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经典人物的故事,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爷爷总是这样催促我:“快做作业,等完成了作业,给我捶捶背,我给你零花钱。”爷爷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取出书簿,把油灯移到长方桌的中间位置上,我趴在闪烁着黄色火苗的油灯下,在那里认真地做作业。

后来学校逐渐恢复了正常教学,也开始要求四五年级学生夜间回学校学习,而当时供电极不正常,电压严重不足。我们均需自备油灯带回学校,有的学生家里实在贫困,便会二三个人围在一块共用一盏灯。有一次不小心弄翻了油灯,把煤油倒在桌子上,小同学都没有安全意识,用废纸点燃桌面上的煤油,造成火越来越旺。我们不知所措,拼命大声尖叫,老师听到嘈杂的叫喊声,赶紧从房间里跑过来,拿起放在课室角落里的一把扫地用的扫帚,对准着火的地方拍打,不一会灭了火苗,弄到桌子“伤痕累累”。我们几个同学被老师叫到一边受到严肃批评,同时老师也给我们认认真真地补上了一堂防火安全的课。

中学阶段,学校有提供让学生住宿的宿舍,电力由另外一个地方供电,也经常停电,学生仍需自备煤油灯。学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到了规定时间,便会熄灯。很多学生在夜自习课完成后,还会留在课室内“挑灯夜读”,丁字形的校舍课室里,在熄灯后仍然“星光闪烁”,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放假期间的夜晚,我经常会约上三五个同学,到其中一人家里小聚。农村通常会在厨房或饭厅里面摆放一张四方形的饭桌,四边各放一张长方形的椅子。桌面中间放一盏大号油灯,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讲故事,你一言我一语,聊现实、道将来,无休止,不亦乐乎。

油灯下童年时光虽然简朴,但日子却充满无穷的乐趣。想起童年,油灯下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随着时光流逝,科技不断的发展,电灯、空调、电脑、手机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远去了童年,远离了故土,熟悉的乡音逐渐消失。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时光的隧道,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

编辑:刘诗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