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逐梦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01 16:54:24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也乘着这股春风,呱呱坠地。
听父母亲说,那时候生活挺艰苦的,我生下来因奶水不足而营养不良,当时连奶粉都没得卖,只有炼奶与麦乳精,但价钱昂贵,父母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省吃俭用,除去日常开销,买不起这些营养品。所以,母亲一提起这些往事就满是愧疚,说我是喝葡萄糖水长大的,所以身体才如此瘦弱。弟弟比我幸运,他是1990年初出生的,比我整整小11岁。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了11年,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大了。
虽然弟弟生下来时不足月,母亲奶水也严重不足,但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了进口奶粉,父母亲的收入也从几十增加到几百。记得弟弟从小就是喝力多精奶粉长大的,所以营养很足,长得胖嘟嘟的,皮肤白里透红,看着就想捏一把。不像我,面黄肌瘦,像从难民堆里捡回来的丫头。
常听父母亲说起他们的过去,他们刚结婚时单位分的老房子只有十几平米,还是瓦顶的平房,真正的冬冷夏热,下雨天还滴滴答答地漏水,婚床更是简陋得不可思议,只是用两张木板和两张椅子拼凑而成的。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情形下,如何诞生了我。
母亲告诉我,那时候人们大都营养不良,加上她怀孕时也没吃过什么营养品,所以我刚生下时特别瘦弱。那时候,物资紧缺,没钱也没条件。不像现在,怀个孕像当了贵妃娘娘,想吃天上的“龙肉”都好办,假如本地没有还可以网购。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开始不断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家从十几平米的砖瓦平房到现在一厅四房130多平米的套间,简易木板床也变成了柔软宽厚的席梦思大床。
不知不觉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我家就是国家这40多年变化的一个缩影。父亲在实现住房梦的路上不停奔波,执著前行,其中有追梦的苦痛和挣扎,更有梦想成真的幸福与甜蜜。这40多年来,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用汗水浇灌日子,用心血抚育子女。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中的一对,就是他们像勤恳负重的牛牵拉着我家从贫瘠走向红火,就是千千万万的他们,牵拉着一个国家走向富强。
前几年奶奶在世时常常感叹,说我们这辈人太幸福了,出生在那么美好的年代,现如今的日子是她们那代人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一个“70后”,真正让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视机。记得我三四岁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晚上,父亲都肩上驮着我去单位大会议室看电视。那时候,电视机是件奢侈品,父亲所在的单位只有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而这台黑白电视机也成为了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每当我哇哇大哭时,父亲总会驮着我去会议室。父亲个子不高,会议室里全挤满了人,我们基本只能在门口的走廊上看,父亲根本看不到,而我有了父亲这座人梯,自然能看到一些画面。我当时年龄太小,并不知道节目播放了什么,但是只要一看到那变化多端的画面,我就乐得吱吱笑。
我从小就是个电视迷。因为疼爱我,1985年,父亲终于狠狠心花了几个月的积蓄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是我们家第一台电视机。
从那时起,家里忽然就热闹起来了,邻居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挤破头去会议室看《花仙子》,父亲也不用再充当人梯,想起那时候快乐真的很简单。
更没想到,电视机也开启了我的文学梦想。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就是在电视上。当时虽年纪尚小,但我对87版的《红楼梦》却印象深刻。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林黛玉,心中有种无法名状的喜欢与冲动,我惊叹于宝黛爱情的忠贞与悲剧,这些促使我小学没念完,便啃完了厚厚的一本《红楼梦》。
小学五年级,我在《小学生语文报》发表了第一篇处女作,标题是《太阳能电视机》。
当时因为农村某些偏僻山区还没通电,像我爷爷奶奶家也是,小小年纪的我希望能发明太阳能电视机,让他们也能看上电视。
那时候,除了梦想太阳能电视机,还梦想移动微型电视机,可以随身携带。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我的梦想居然一一变成了现实。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液晶,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拥有了电视机,而且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机已不是唯一的工具了,在电脑和手机上也可以看。这些变化当年只在我梦中出现过。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我,虽经历无数风雨,依然不改初衷,也渐渐成长为一名本地的文人作家。
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的梦想在肥沃的土壤里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祖国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作协会员)
编辑: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