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丨万州港 昔日很辉煌丨熊刚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04 16:51:24

万州作为内陆重镇,历史上曾开风气之先。1917年3月,设立海关,1925年7月,成为通商口岸。抗战时期,万州又是连接前方和战时陪都的重要水上中转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水域条件,万州港自古以来都是天然锚区和优良泊船港湾,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孟学箴/摄

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千里川江,暗礁密布,狭窄弯曲,滩多流急,自古就有“峰天相关接,舟从地窟行”的说法。1958年以前,途经万州的下水江轮不能夜航,全部夜泊万州港。最多时,每晚夜泊的客、货轮达20多艘。川江航道经过整治后,虽能夜航,但下水客轮夜泊万州港已成习惯。

孟学箴/摄

清晨,由三峡上行的轮船在朝霞的辉映中,逆流而上,破浪而来,在万州港停泊几个小时后,才向上游驶去。而由重庆下行的轮船,经过一天的航行,傍晚正好抵达万州,在夕阳的余晖中,在江中掉头画一道弧线后,徐徐驶入万州港,船头对着上游方向抛锚停泊。

孟学箴/摄

万州港水域有三个相隔不远的趸船,用于客轮停靠。夜间,客轮一连串停泊在相隔不远的趸船旁,灯火通明,像城市里的一幢幢大楼一样,矗立于江边。途万州港夜航的轮船,船上的探照灯,时而射向天空,时而照亮江面。轮船上机器发出的轰鸣声,与码头上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长夜的时空中。

方本良/摄

小时候,我记得川江上的客轮叫“东方红”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改称“江渝”轮和“江汉”轮,分属于长江轮船总公司重庆分公司和武汉分公司。“江渝”轮由中小型客轮组成,一至二位数编号的是中型客轮,三位数编号的为小型客轮。每天上上下下往返于重庆至宜昌、武汉之间。万州还定时停泊重庆至上海超长线客轮。来往于万州港的客轮,船宽体阔,高大雄伟,船身有几十米长,水上有四层,船尾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迎风飘扬。

我们在码头的江边玩耍、游泳,对每天进出港的客轮充满了好奇,总想登上客轮一探究竟。有一次,趁趸船上的工作人员不注意,我们几个小伙伴悄悄溜上了“东方红”32号客轮。这是我第一次登上大轮船。在轮船的铁甲板上,我东望望,西看看,只见客轮的客舱里面对面两层铁架子床连接摆开,整洁的卧具一应俱全,开水间、洗漱间、浴室、医疗室、阅览室、餐厅、广播室、小卖部等设施配套齐全。我印象最深的是客轮上的厕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新式厕所,无异味,每个蹲位间有隔板,便池有水冲,地板贴的是马赛克,我对客轮上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一时间感觉大开眼界。

孟学箴/摄

作为历史上的“川东门户”,万州港舟楫来往穿梭,人流熙熙攘攘,人们在这里进进出出,口音南腔北调,多少故事在此发生。

下水客轮进港汽笛一响,就听得见一串“哗啦啦”的下锚声,客轮稳稳地停靠在趸船边。只见旅客们拎着大包小包鱼贯而出,码头顿时忙碌喧嚣起来,接船的人在岸边瞪大眼睛,远远盯着下船的人流长龙,一旦看见自己的亲人,则大呼小叫,挥手招呼,见面后更是一阵亲热。散在四处的“扁担”(棒棒)们一窝蜂簇拥在检票口,只要看见有大件行李的旅客,急忙上前招揽生意,讲价还价,争相帮旅客们搬运行李。

孟学箴/摄

万州是川东、鄂西、陕南、黔东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万州港是繁忙的,川鄂物资由此集散,运往四面八方。这里货轮进进出出,缆车上上下下,塔吊起起落落,搬运工人们喊着号子把大包二包的货物从船上扛着搬到岸边。货运品种主要为煤炭、食盐、化肥、粮食、药材、木材等物资和本地的柑桔、榨菜、茶叶、诗仙太白酒等土特产。

川江水位因季节变化而出现不同落差,水文信息对于川江航行十分重要。始建于民国时期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水牌”,位于港口上面西山路北端临江岩石处。“水牌”海拔158米,高6米,砖木结构,三根砖柱构成等腰三角形,一柱立于岩壁突出岩石,两根建于岩上,顶部朝万州港上下游方向各有一数字牌,字牌用竹片制作,油漆写字。每天有专人将当天的长江水位字牌换上去,供江边的趸船、船舶、渡船提前知晓,以便早作应对。特别是汛期,来往轮船看“水牌”胜过现在的人们关注天气预报。

万州港务局客运站门前售票大厅,人头攒动,回家的、出门的、搬东西的、卖东西的,赶船的、接客的、看热闹的熙来攘往,卖瓜子的、卖盐茶卤鸡蛋的,叫喊声不绝于耳。母亲有一段时间经常出差,她乘船回万州,父亲都要带着我们去码头接船。接船前,总是第一时间驻足在客运站的船期公告牌前,细细查看当天的航运信息,了解轮船是否准点,什么时候能够抵达。在客运站的售票厅,通过发布的售票信息,我第一次知道了关于万州的地理位置和万州以外的世界。我知道了万州在长江边上,在上下游还有重庆、宜昌、沙市、武汉、九江、安庆、芜湖、南京、南通、上海这样一些城市,乘船上水可达重庆,下水可达上海。想到万州和这些城市一衣带水,在一条交通线上,心头感到特别自豪。

1980年,16岁的我考上大学,这是我第一次乘客轮远行。我依依惜别前来送行的大哥、二哥,站在船舷边的甲板上久久回望逐渐远去的城市心中多了一份离别愁绪。寒暑假乘船回万州,在夜色暮霭中眺望在远山近水的环抱中灯火通明的城市,听着女播音员对万州城市介绍那舒缓绵软而亲切的播报,心中平添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情愫。

孟学箴/摄

万州港的客运最为鼎盛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旅客进出主要靠水路交通,万州港下辖忠县、西沱、云阳、奉节、巫山五个港务站,为32家轮船公司代理客运业务,年客运吞吐量常居全长江20多个港口前茅。1997年,万州港客运吞吐量达到591万人次。时逢三峡旅游热、外出打工热、经商热,一到春运高峰期,南下东出的农民工占了出行人员的90%以上,即使万州港日进出港轮船达70至80艘次,仍有一部分旅客当天滞留在港口。

孟学箴/摄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在万州轮船总公司挂职两年,分管过运输和安全,亲身感受和目睹长江客运被重新洗牌、各家轮船公司惨淡经营这一由盛及衰刻骨铭心的过程。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清库和陆上、空中客运的快速发展,万州港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2002年8月31日,被称为“万州第一爆”的万州港客运大楼被爆破拆除。随着货运的发展,万州港货运码头也迁移到了红溪沟,在江南还建设了集装箱码头。2003年5月,五桥机场建成, 2003年12月,渝万高速公路通车,2016年11月,渝万动车开通,2022年6月,郑万高铁穿山越水贯通沟壑纵横的三峡呼啸而来,万州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长江客轮由交通出行,演变为纯粹的休闲观光旅行,万州港那种百舸夜泊千帆竞的场景已成过眼云烟。

方本良/摄

万川毕汇,万商云集;万千风韵,万客来游。郭沫若夜宿万州,曾留下诗篇赞美万州港夜景:“浩气混茫江似血,崇山磅礴月如钩。航标灯影连波面,渔户炊烟起渡头。”如今,万州港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伫立在2005年新建的万州港客运站的临江平台上,凭栏远眺,但见江流如昔,崇山如故,浩淼平湖,波澜不惊,不知万州港是否还能再现昔日的辉煌。

方本良/摄

编辑:李微希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