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美食里的哲学②火锅里的包容丨孙凤国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05 14:40:36漫步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校训映入眼帘,或许是嵌有“川大”的名字,或许是昨晚刚吃了一顿川渝火锅,这八个字的校训一下子住进了大脑。
火锅,风靡全国,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的千秋:重庆的麻辣火锅、北京的羊肉涮锅、广东的海鲜火锅、东北的白肉火锅、苏杭的菊花火锅、杭州的三鲜火锅、香港的牛肉火锅、上海的什锦火锅、云南的滇味火锅等,只听名字,就能让人垂涎三尺。
在我国的食谱菜系中,除火锅外,再无花样如此繁多的“菜品”、名声如此之大的“器具”。
同样有火,它不像烧烤,越热越嗨,须夏日,吹着微风,喝着扎啤,才能寻找到真正乐趣;同样是煮,它不似高汤,越炖越美,一个大桶架在火上,慢熬细炖好几个小时,才能析出美妙的味道。
火锅,可冬可夏。冬日,寒风凛冽,积雪盈野,一锅沸水,氽入肉片,蘸上佐料,吃得热火朝天,心满意足;夏天,太阳炙烤,热浪逼人,麻辣打底,毛肚百叶,油碟一蘸,吃得汗流浃背,毛孔通透。
火锅,可简可繁。形影相吊的一个人,点一份单人小火锅,一张单桌,一副碗筷,一盘肉,几棵菜,十几分钟便饱餐一顿;志同道合的七八好友,各自选各自的心头好,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半个晚上的时光不知不觉间溜走。
火锅之所以能风靡全国,主要是因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其他菜品,想吃点什么,须一个个点,大厨一道道做,费时费力。火锅就不一样了,只需选好锅底,不管是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还是河里爬的、树上结的、土里长的,统统下锅、捞起,蘸料、入口,那混合的味道,包容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火锅的风靡在于“容”,人生的魅力也在于“容”。
容,是成熟的表现。一望无际的稻田,每一棵水稻都挣扎着努力刺向天空,随着灌浆期的到来,都慢慢垂下了头,头垂得越低,越是饱满,越是谦卑越是高贵。人生,少年得意,踌躇满志,干一件事,生怕别人不知道,要的就是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青春张扬。然而在历经沧桑,包容万事后,便谦虚起来,低调做人,沉稳行事,表现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成熟豁达。像火锅的食材一样,时间在走,火苗在跳,悄无声息地就熟了。
容,是力量的表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不少人耳熟能详,全国来此“打卡”之人络绎不绝,这就是容的力量。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办事情、交朋友,那些取得成就之人,广交朋友之人,无不是兼收并蓄,胸襟开放,浑身上下力量十足,用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人,像火锅的锅底一样,不动声色地就让所有的食物都沾染上了锅底的味道。
容,是快乐的表现。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语中的,向世人宣示了弥勒佛快乐的源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若斤斤计较,处处都有怨言,若心态放宽,时时都是春天,我们能做的就是面对、接纳,处理、卸下,像火锅的汤一样,不管是哪味食材,统统接纳,煮着煮着就开了。
味道的热烈奔放,食材的包罗万象,不必问我煮的东西谁吃到,我吃的东西是谁煮的,所有的快乐、不快乐,开心、不开心都汇聚在这小小的锅里,一起上下翻滚,一同融会贯通,吃完一抹嘴,全部烟消云散。
火锅之内的乾坤,在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到能装下整个世界。
编辑: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