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06 20:21:41见识过许多文字,也见识过诸多与凌霄花有关的故事。我们都躺在大地生养的床上,不过是为了靠近一种花的生活。
喜欢凌霄花,源头一定在于它的热闹,它的繁多。枝丫之间皆为花朵,叶枝井然有序,却又安然于一隅,欢愉它盛世开遍的模样。
厌倦它的人,一定会漠然于它攀缘的方式,认为这种花带有人间最为世俗的一面,以至于许多诗人轻视它,绝不做攀缘的凌霄花。可是,一朵花其他的优点,似乎都被遮蔽了。
看见过诸多人不喜欢它,说它懒,没有骨架,也没气力。可是谁注意到一面墙,从一朵花到一面花,有多少日子红火,它开了,似乎在一周之间。它没有气力吗?为何它能占据高处,去俯瞰墙下的人或者草木。
我们说凌霄花,必须回归花的本身。
本草纲目中,“自夏至秋开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牵牛花,而头开五瓣,赭黄色,有细点,秋深更赤”,这是对一朵花最真实的评判。一朵花需要人类的欣赏,才能感到存在的骄傲。
它颜色绯红,形状像唢呐,在天地之间吹出黄昏的孤独。黄昏来的时候,天地间剩下一朵花与一个人对视:人说,黄昏与寂静,唯有一朵花可打开月亮;花曰,必须引领一场盛大的月事,才能感觉黄昏之后更美的声音。
我们喜欢凌霄花,肯定不是喜欢那一面墙的热闹,我们喜欢的是一种意境。意境至上,或许是中国人对于美的一种追求。对于凌霄花,我觉得最好的意境当如是:瓦片、白墙,加上一树凌霄花。三者组合,就构成了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站在文字里,站在远处,看一朵花绿袍红妆,倒挂金钟。
陆游诗云:“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蝉鸣。”一个人,面对落花而不悲伤,或许,万物皆为过往,有生就有消逝,面对落花必须要有平常心。在乡下,谁家没有个园子,园子里的凌霄花,开得如火如荼。一个园中的秘密,于我毫无保留。一枝枯了,可是经过春天的风雨,它一定可以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是一个理想中的词汇,我们都喜欢这样一种方式,可是,这样做的人能有多少呢?
一个人,不顾及诗人的身份,站在盛夏的大地上,就为了听蝉鸣。或许,凌霄花是热闹的,蝉声也是热闹的。不过,花落了,只剩下一种热闹再诱惑另一种回忆。关于花的一切,都躺在文字里,我们必须去看它们。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看一种花,必须等待它谢了吗?
谢了,才是一种开始,回归平淡,深山安宁,需要无欲望的人。一个人,心中没有藏满花朵鲜艳,就可以进山了。
少年不识凌霄花,再识时已白头。少年的童真,或许不在于花,不爱,是一种执念,我们对它熟视无睹。我们白头时,才觉得红与白,是多么鲜艳的对比啊。人的一生,抵达白头的时候,我们才觉得要干一些什么。
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时候,才顿悟一个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趁着年华,必须矫正一种虚度,让日子过得滋润起来,不仅在于肉体,更在于精神,洞穿花朵盛大之后必然对应着一种孤独。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作家班学员)
编辑:贺兴梅,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