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有故事|③百年大党朝气蓬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08 15:37:22编者按: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党史资料、革命文物和社会发展的实物档案。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携手重庆市档案馆联合推出“档案有故事”栏目。以档案馆中的一份份珍贵档案,聆听专家及相关历史见证人讲述曾经发生在重庆大地上的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回望中国共产党人那永不褪色的初心。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我们党一路发展壮大,作风建设犹如一条红色脉络,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整风”,从“三反”运动到“三讲”教育,从“八项规定”到其实施细则,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建立起一个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新作风
在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形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在全党展开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延安整风历时4年,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整风运动留下了许多让人铭记的感人故事。1943年3月18日,是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农历45岁生日。这一天,周恩来跟南方局的同志们进行党风学习和讨论,还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南方局的同志们为了让周恩来的45岁生日有一点气氛,决定“热闹一下”,在会后准备茶点为他庆祝。周恩来坚持没有出席,只让厨房为他做了一碗普通挂面作为纪念。晚上回到房间,周恩来慎重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我的修养要则》彰显的周恩来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至今仍让人肃然起敬。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党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伟大课题,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内教育,整顿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员条件,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坚决惩治腐败。这些重要举措,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全党的团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初步经验。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认为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览大量群众来信,并尽可能地回信。1951年4月30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就当年1—3月处理群众来信情况,向毛泽东进行了报告,报告概述了收到的近两万封群众来信的处理情况。5月16日,毛泽东在这份《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报告》上作了长段批示,他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在毛泽东同志的感召下,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十分重视群众来信,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大批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后,党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整党运动,着力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先后就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组织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出现了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追求奢侈浮华,挥霍国家和集体财物等现象。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狠抓作风建设。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作了题为《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明确指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邓小平16岁便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四川广安,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再回去。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曾多次来到巴蜀大地,但都过家门而不入。1988年6月,邓小平观看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的四川自贡灯会时,被记者问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就没想过回家看一眼?”他摇了摇头,简洁回答了两个字——“我怕!”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邓林说,不仅邓小平自己不回老家,她们姊妹几个想回去看看,邓小平也不让。邓小平说,回去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这个请你办事,那个请你帮忙,不答应吧,情面难却,答应吧,违反纪律。邓小平同志怕回老家,其实是怕给老百姓添麻烦,是怕带坏党风,他以实际行动带动了全党的作风建设。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以作风建设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拉开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从此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以问题为导向,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更加切合工作实际,增强了指导性和操作性,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强烈信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2015年,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了一封信,并准备了两瓶山茶油,委托时任江西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转呈习近平总书记。这封信顺利转交给了习近平总书记,但两瓶茶油却没有送出去。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告诉明经华,中央有明确规定,不能收任何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参会人员不能给他带任何礼物和土特产,老红军的心意领了,但是礼物不能收。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住县招待所、吃大盆菜;在芦山地震灾区考察时夜宿活动板房;自己掏钱为梁家河的乡亲们购买年货,在老支书家里吃一顿农家饭又执意交上餐费……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以身作则,为全党作出表率,彻底转变了党内作风,遏制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刹住了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世纪风雨兼程,成绩令人振奋,启示愈加深刻。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党的优良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踏上新征程,每一名党员都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应当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传承党的好传统,弘扬党的好作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单位:重庆市档案馆)
编辑: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