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文学|夏日里的“柳叶茶”|马雪芳专栏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2-07-15 16:20:21

作者简介:马雪芳,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美好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学高级教师,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习之星,上海市《快乐学习报》特聘执行主编、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论坛》特聘编辑,长期致力于小学生阅读、作文研究,出版专著四部,在全国各地教育报刊发表教育散文、教育教学论文千余篇。


在平生喝过的各个品种的茶中,只有一种让我至今难忘——儿时祖母亲制的“柳叶茶”。

我小时候家里共有八口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姐姐、两个哥哥和我。我和二哥读小学,祖母操持家务,其他家人在队上苦苦挣工分。然而队上亩产量不高,生猪饲养不大,到年终分红时我家收入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一家人一年到头吃的都是苦粥苦饭,只能勉强度日。

夏日里天气炎热,每到午后三点,队上就会让社员回家休息半小时。家人回到家里,就会拼命喝水,或去菜地里摘些瓜果来分着吃,既清凉解暑,同时也补充体力。

一日下午三点,家人照例回家休息、“喝茶”。说是“喝茶”,其实喝的仅仅是祖母凉在一个粗瓷钵里的开水。这日,父亲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问祖母:“娘,这茶叶是哪儿来的?”

为了节约开销,我们家平时是从来不买茶叶的,只有快过年了父亲去镇上置办一点年货时,才会顺便买上一两茶叶。祖母有些神秘地笑着说:“是我自己去采了茶叶炒的,味道怎么样?”父亲疑惑了:“我们这里不产茶叶的,你这是哪里去弄来的什么茶叶呀?”

祖母看父亲问得紧,就把这茶叶的“来历”告诉了父亲。原来这是柳叶,这茶是“柳叶茶”,是舅公公教给的祖母制作方法。舅公公以前是教私塾的,书读得多,知识丰富,写的毛笔字那个漂亮,就像字帖上的字一样,方圆十几里都知道他的名字,父亲更是十分崇拜他。既然知道这茶是舅公公“指导”祖母做的,父亲也就大胆放心地喝了起来。大约父亲感觉味道还不错,便鼓励家人们都喝。

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舀了一盏“柳叶茶”尝尝,口感清香、稍涩、微苦,但很是爽口,有回味。就这样,在之后的每天里,祖母总是会提前准备好两钵“柳叶茶”,供一家人畅饮。说也奇哩,大热天,家人们自从喝了祖母泡的“柳叶茶”,就再没一人身上生过痱子,生病都少了。

我这人特别喜欢喝茶,喜欢绿茶的清鲜爽口、喜欢红茶的温润滋养、喜欢普洱茶的陈香醇厚、喜欢乌龙茶的岩韵高香……现在想来,我对茶的偏爱可能与儿时祖母的“柳叶茶”有关。

天天喝祖母的“柳叶茶”,我想:一定要瞧一瞧祖母是怎么用柳叶来制作茶叶的。那天,祖母又要外出去采柳叶,我跟在她的身后做“尾巴”。祖母一直到了西横头河边,才在一棵大柳树边停下。这天天气很热,知了在树上“热死了、热死了”叫个不停。祖母麻利地戴上纱手套,以防被柳叶上的刺毛蛰手。我在一旁认真地看着,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只见祖母的左手抓住一把原本在摆动的柳条,眉眼凑近些,右手就在柳条头部拣细而嫩的叶子掐,掐满一把就投进我拎着的“油瓶”篮里。柳树高大,柳条大多长在上面,能抓到手里的不多,所以一棵大柳树上只能掐到一把嫩柳叶。河滩边八九棵大柳树,但手够得着的柳条不多,所以采柳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祖母收获了半“油瓶”篮嫩柳叶,足够泡十几二十天了。回到家,祖母把采得的柳叶倒在四角篮里,然后去后河的水栈上清洗,之后再把洗干净的柳叶铺在一只匾子里,搁在木井盖上在太阳地里晒。

晒四五天后,那嫩柳叶卷得紧紧的,成了一个个芽的形状,像茶叶店里卖的碧螺春一样,碧绿、清香。祖母把晒干的柳叶装进一只瓷罐里,放妥在灶间的一块搁板上。

既然舅公公说柳叶能泡茶,那么这柳叶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后来我专门去市图书馆查阅了有关柳叶的资料。原来这柳叶是一味上好的中药呢,它能治慢性气管炎、膀胱结石、高血压、疖肿、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从此,我对柳叶更加刮目相看了。

祖母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我再也喝不到她亲手制作的“柳叶茶”了,只是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看书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母的“柳叶茶”来,想起小时候祖母为了一家子的生活而操碎了心的情景。

时代进步了,现在的我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品类的茶叶,我们喝茶也不再仅仅是为了止渴……而祖母的“柳叶茶”,则会一直提醒、激励着我: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活出更好的自我!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